王建清
摘 要:在我國新時代、高鐵技術引領整個大交通行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是職業院校與相關的企業機構進行交流合作、致力于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僅能夠給企業機構帶來較多的人才,促進行業的發展,同時還能對職業院校的發展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對于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教學工作而言,實現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夠促進大交通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對于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從而實現學校和交通類企業的共贏。但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及時創新教學模式,加大對學生的培養力度,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交通;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養
0 引言
在時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于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漸增高,在進行相關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一定的創新。在這樣的環境下,職業院校可以與相關的企業單位加強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以及相關的專業技能,使學生能夠對校企合作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1.1 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較為看重,對于學生的實踐性學習沒有過多的關注,這就導致很多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一定的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校面臨著生源基礎素養較差、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較差、學習興趣較低的情況,這對于學校的發展十分不利。在目前交通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亟需交通行業的服務及運營管理人才,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交通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企業能夠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實踐平臺,為學校的學生提供較好的工作平臺,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此外,校企合作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有較大的幫助,對于培養專業的人才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1.2 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滿足社會的需求
隨著我國大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競爭加劇的結果,很多交通類的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漸升高,這就對學校的教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學生要想獲得更多的發展,就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豐富自身的實踐閱歷以及相關的理論素養,才能在社會的發展中有一定的位置。但這對于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而言,僅靠學校的教學是不夠的,還要給學生創造出較多的實踐環境,使學生能夠接受一個較為專業的學習和實踐環境,提高學生對專業的體驗感,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這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感、奉獻精神、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以及相關的人文主義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
2 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運營管理人才培養的困境
2.1 部分學校缺少相關的經驗
校企合作模式是近些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參與航空機場、高鐵、地鐵等的一線服務及經營管理,以及對城市的交通運輸網絡進行一定的調配,針對城市的交通環境適當的對相關的交通工具進行一定的資源調度。但是部分學校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由于缺少相關的經驗,不能較好的融合相關的教學模式,對于合作企業的選擇沒有進行充分的了解和篩選,學生在具體的交通類企業中不能很好的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此外,學校在對學生教學時,沒有較好的把握交通運營管理的重點內容,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的交通類崗位能力不能進行較好的匹配,導致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人才流失大。
2.2 教學質量較低
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是應大交通快速發展近年新開辦的專業,設立時間較短。學校的教學質量較差以及相關的教師力量缺乏是導致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得不到相應實踐感受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來說,大多是以理論式教學為主,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較多的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進入到相關的機構進行實踐,由于缺少一定的實踐能力,在觀看師傅操作和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是“眼睛和大腦會了,但是手卻不會”的現象,這對于師傅的教導和培訓工作產生了較多的阻礙。此外,學校的專兼職師資力量缺乏也是造成學生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相關行業的老員工和老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扮演著“師傅”的角色,在進行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時,經驗豐富的老師對于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學校可以聘請相關的老師對其進行教學,但學校方面在此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十分不利[2]。
3 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策略
3.1 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加大對合作企業的選擇
在學生接受教學的過程中,學校要對校企合作制度進行明確的規定。學生在到達一定的年級之后,要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增長自身的見解,提高自身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在進行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學校要與相關的企業和崗位師傅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加強學校與崗位師傅之間的聯系與交流,對于其中存在的職責關系和相關的問題處理要進行一定的明確,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制度,避免出現相應的糾紛。此外,在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學校要與相關的合作企業進行及時的交流,確保能夠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環境,充分發揮出校企合作的價值,提高學生的能力。
在校企合作的關系下,學校要對企業方進行充分的挑選和研究,要選擇一些專業性強,具有一定實踐平臺和實踐資源的企業,為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學生實踐提供平臺。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的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3.2 穩定校企合作制度,創造實踐環境
在進行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現代學徒制、“旺企淡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適應大交通行業快速發展需求的,學校方面要與相關的機構和交通類企業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向相關的合作企業展現學校優秀的人才,便于更好的整合優質的社會資源。對相關的合作機構進行及時的交流溝通,從其中選出具有真正實力的“前輩”,對學生進行培訓,這樣一來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的學到知識,提高自身的實際能力。
此外,學校還可以與企業以及相關的機構簽訂相關的人才引進和使用計劃,為學生的實踐和正式工作創造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創建相關的真實的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引導政府及相關的部門進行資金的投入,對人才進行培養。在相關的機構和企業承擔人才實踐管理的過程中,對相關的實踐人才進行的資金補助和相關的資金花銷,學校方面和合作方要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明確責任關系,提高企業的培養力度。此外,相關的機構要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要認識到校企合作模式對于企業和相關機構的發展有什么樣的關系,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氛圍[3],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除了學校的老師以及相關的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外,還要發揮家長和企業的作用。在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家長要給予積極支持,企業要對進行實踐的學生負起相應的責任,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指導,通過企業的工作機制、工作環境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讓學生對相關的交通類職業有一個親身的感受,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有著重要的幫助。此外,企業還可以對學生展開相關的思政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形成相關的安全意識、奉獻精神、人文主義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此外,企業以及學校要對自身的責任進行明確,完善相關的教育制度,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4 結語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要切實發揮出交通類企業和學校的教學作用,雙主體育人機制,明確自身的教學責任和目標,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緩解一定的就業壓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綜合素養較高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踐能力較高的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國家大交通行業的發展,為建設交通強國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于伯良.關于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實施方案的幾點思考[J].人文之友,2018(11):61.
[2]楊冀琴.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以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30(4):36-41.
[3]劉勇,王敏軍.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模式研究--以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5(4):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