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華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體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體育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鍛煉學生體質,豐富其校園生活。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小學體育項目一般都比較簡單,容易上手,但是對小學生而言,仍有一些體育項目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如跨越式跳高。教師在教學時,需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跳高方法,提升其體育能力,保證學生全面發展。
注重課前講解,做好理論基礎。跨越式跳高是小學生在四年級時學習的體育項目,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充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在訓練前,要做好講解,讓學生掌握動作的基本要領。學生在熟練掌握技巧的前提下,才能夠有效提高跨躍式跳高的能力。
在進行跨越式跳高的動作講解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在教室中學習課件,課件需以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細致講解跨越式跳高的動作,包括應如何進行準備活動,在起跳時應注意哪些要點,在接近跳桿時如何起跳,如何最大程度上保證自己不受傷等。在講解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動作要領。教師也可以親身示范,以慢動作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起跳要領—在起跳時,身體應向竹竿面傾斜,先抬起靠近竹竿的腿,再跨過另一條腿,以保證過竿高度。
及時糾正錯誤,做好防護工作。體育課上,學生最終需要通過實踐活動掌握體育項目的技巧,提高身體素質。因此,在學生了解了跨越式跳高的動作要領之后,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進行實戰演習。為了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教師可以將比較厚的墊子放在竹竿的周圍,用來緩沖學生跳躍時的沖擊力,防止學生受傷。
比如在訓練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工作,以免在運動時出現拉傷或扭傷的情況。在進行訓練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小組,以小組為單元進行訓練,沒有輪到訓練的同學則旁觀,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正確的動作要領。學生在訓練時,教師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比如,學生進行跨越式跳高時,容易出現向前沖力太大跳不起來而壓桿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讓其進行短助跑,調節手臂和腿之間的平衡,幫助學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動作技巧。
教師適當參與,調節課堂氣氛。部分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除了示范,在其他教學環節都以指導為主。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在教學時,適當參與課堂訓練,能夠有效活躍課堂的氛圍,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比如在進行跨越式跳高訓練時,教師作為指導者,需要在旁觀察學生的訓練過程,對其進行指導,同時也應該適當參與課堂的訓練中。在小組跳完之后,教師可以最后進行起跳訓練。教師的參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活躍度,同時教師通過動作示范,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標準的跳躍方式。觀看教師正確的跳躍方法后,學生會積極模仿和學習教師的正確動作,更好地掌握起跳的技巧,感受到課程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開展分層教學,保證課堂效果。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體能狀況都有所不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學。
比如,在班級中有幾個學生總是跳不過去,如果教師此時降低跳高難度,并讓這幾個學生到旁邊自己練習,反而會增加學生的自卑感。此時教師可以將跳高桿斜著擺放,一邊高一邊低,讓跳高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在較低的高度練習。這樣既保證了學生跟著其他同學一起訓練,又能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調整訓練高度,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其在訓練的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成就感。此外,教師也可以按性別分組教學,針對男女生身體素質的差異,設置不同的高度,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調動身體素質相對較差或能力稍弱的學生的積極性,盡量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讓不同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得到發展。
綜上所述,在教學時,不同的運動項目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有難度的體育訓練,教師要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訓練指導。同時,教師也要適當參與課堂訓練,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按需開展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市城北高科園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