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蓉
摘要:伴隨著目前教學改革速度的逐步加快,高中政治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主動關注時政動態,緊跟新聞動態,不斷積累經典案例,在教學中對所講政治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根據自身積累的素材,采用案例教學法,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讓政治課生動有趣。
關鍵詞:案例教學;高中政治;關注時政
從案例教學法的概念來看,是基于教學目的,圍繞某一或幾個典型的案例,引導學生對于學習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和表達等方面的教學工作,有利于學生在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時,對于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深入。案例教學法不僅需要建立在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同時還需要結合實際的生活進行教學,有目標、有選擇地向學生提供貼近現實生活的典型例子,讓學生在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能夠掌握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技能,所以在高中政治中推行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推崇的。
1選材內容與教材知識的銜接性
首先,對選取案例的呈現。案例呈現方式是比較多的,可供選擇的模式也很多,但教師切不可想當然,應根據教學需要和案例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式。常規教學中,政治課堂案例呈現多為文本形式,以學案的形式,打印出來發給學生閱讀。筆者以為,這種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尚不足讓學生們自己拿著課本教材做好預習,更無法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案例要具有趣味性,且案例故事及其表達的道理盡量精煉,短視頻是很好的選擇。
其次,對案例的分析階段。案例分析必須結合學生實際,因為教師對案例的選擇,并不是為了自己來選擇的,而是針對學生。例如,在講解《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這一內容時,可通過幾年前的"老人暈倒竟沒人敢扶起來"這一案例,提出以下問題,層層設疑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道德沖突時,你選擇扶,還是不扶?心里有什么感受?這種現象叫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會存在道德沖突,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沖突呢?案例和教材的知識原理相結合,這才是關鍵,也是整節課的主線。老師將案例教學的重點和關鍵傳授給學生,師生間在交流互動中共同完成。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理論知識,還樹立了不斷探索、分析等能力。案例的選材、導入以及組織授教,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案例、明白案例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能夠將案例傳達的信息與知識課本聯系起來,形成自我認知。
2將案例教學法與課堂導入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要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積極作用,首先可以將案例教學法與課堂導入相結合。導入是課堂教學的最初環節,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重要環節。高中生的學習任務很重,學生在學習時很有可能會產生疲憊感,此時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導入對學生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往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通常采取的是講授法,在導入時常用的是簡單的言語說明,使得學生在潛意識中將政治與無聊相掛鉤,不利于學生學習政治。長此以往,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就會不高,教學效果難以提升。
將案例教學法與導入相結合,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教師選擇的案例若是具備一定的思考性,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后再獲取正確結論,能夠讓學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強,教學效果也更佳。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課堂才更有吸引力。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多元化教學是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型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案例教學,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施這一策略。《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這一知識的教學中主要涉及的是公民的選舉權。我國是一個法治民主的國家,公民擁有自由的選舉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或是新聞。對于選舉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知道這是一項法律賦予的權利,卻不知道這個權利代表著什么。享有權利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責任和義務,這都是政治生活中所蘊含的知識。通過視頻的播放,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選舉的過程是什么樣的,也能從根本上認識我們國家的制度。
4延伸案例內涵,培養高中生政治思維
適當延伸案例內涵是高中政治教學中發揮案例教學法作用的重要途徑,對于高中生政治思維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順利延伸案例內涵,教師可以提高高中生案例理解能力為切入點,以案例分析為主要手段,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幫助高中生透徹、深刻地理解知識點。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展示歐洲油畫、中國水墨畫、日本浮世繪等繪畫作品或古埃及金字塔、中國萬里長城、羅馬廢墟等建筑作品,進而提出問題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在哪幾個方面?然后要求高中生結合先前展示的內容進行初步歸納、概括,并尋找其他可反映世界文化多樣化的案例,促使高中生逐步由被動接受案例轉化為主動發現、尋找案例,為高中生語言表達能力、知識探究能力、案例適應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步提升提供依據。
5關注時政、回歸課本
教師積極關注時政熱點,提高案例的實效性。教師要提高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每天都有各種新鮮事物發生,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從眾多新鮮事物中找出適用于教學的案例,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空余時間,找出能夠用的案例,對案例進行分析處理,與教師所講的教材上的章節緊密結合起來。比如,結合今年的疫情對政府的職能進行講解。必要的話,教師可以對案例進行加工處理,以便于更好地運用到課堂上,提升學生的上課熱情。在教材上也有案例,教師要注意課本上的例子,也要運用起來,可以先叫學生看書上的案例,再進行思考,再根據時政舉出相似的案例。如,在講解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可以拿荀子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唯物主義和王守仁的"心外無物"的唯心主義舉例,或者拿"莊周夢蝶"和王夫之的"氣者,理之依"進行比較。通過對案例的回憶,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也更深刻,不會經常出現背了就忘的情況。
結論
案例教學法從本質上而言是尋找問題解決方法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導入高中生熟悉的案例能有效幫助高中生更加精確、全面、深層次地了解基礎理論知識,充分發揮高中生在政治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階段教學需要利用案例教學法,與高中生在課堂中積極開展互動,逐步形成以高中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柴曉斌.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探究[J]. 新課程(中學), 2018(2).
[2]楊鴻.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 教育藝術, 2019, 000(007):56-56.
四川省南部縣第三中學 四川 南充 6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