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花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還提出了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其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及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正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好時機。科學是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涵蓋面十分廣闊,其中主要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及生活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初中科學同時還是一門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課程,生活中許多現象都可以用科學解釋,其實驗性也較強,因此初中科學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及綜合素質。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科學;教學方法
引言
教育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的基礎,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進行更新改革,逐漸擯棄以學習成績為主的應試教育,新課改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作首要目標。初中科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課程,學生通過對課本實驗的實際操作,可以鍛煉其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教師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在激發學生興趣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一、利用情景化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形成良好三觀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對自己、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比較敏感脆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如果教師家長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還會出現厭學甚至輟學的想法。初中科學是一門相對枯燥的學科,學科知識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觀察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科學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情景代入法“進行教學。在學習《植物的一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一些關于植物生長的視頻,比如:把一顆玉米種子播種下去,種子通過生根、發芽、長出花絲、最后結出果實,玉米的生長周期大約在90天左右。大部分學生都吃過玉米,但并不了解玉米的生長,通過視頻學習學生可以淺略的對植物生長有個認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巧妙的引入課本知識。讓學生學習玉米種子的結構,種子胚乳是儲存營養物質的場所,供種子萌發用。而胚芽、胚軸、胚根會分別發育成玉米的莖、葉及根。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后,教師可以再播放一遍課件視頻,通過情景教學法讓學生體會科學的魅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把德育教育融入進課堂,培養學生自主發展
新課改提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教學活動也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及發展性,這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的自主發展的內容相結合。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及自主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在初中科學教學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習《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融入適當的德育教育內容,這一課主要講我國社會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惡劣影響,石油、煤、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的應用及其日益匱乏的情況。通過這一章節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有關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情況,也可以相對直觀的看到由于過度開采、工業化的發展對自然環境、自然資源造成的不良影響。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培養初中生發展核心素養,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鼓勵學生自主發展。在學習《人的健康與環境》這一章節時,同樣可以插入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的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全方面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在學習知識時不斷反思,提升自我。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環境、珍愛生命。
三、做到理論和實驗相結合,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我國的教育事業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首要任務,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我國教育事業深受之前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傾向于單方面的”灌輸式“,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分數作為評判學生水平的主要標準,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不足,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參與性不足。初中科學是一門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和日常生活關聯緊密的課程。結合學科特點針對現實情況,初中科學教師要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意識。在學習九年級上冊課本中《能量的轉化與守恒》中機械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課堂小實驗“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講述機械能中動能和勢能的概念,動能即物體因為運動產生的能,勢能即物體被舉高而產生的能,也成為重力勢能,兩者之間的轉換具有能量守恒的特征。其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一根粉筆,將其舉過頭頂,再松手讓其自由落地。通過這個簡單的小實驗,讓學生思考,被舉過頭頂的粉筆具有什么能量?其具不具有動能?并說出原因。當粉筆自由下落時,經過和課桌同一高度的點時,粉筆具有什么樣的能量?在粉筆落地后,相比于開始狀態,粉筆的動能和重力勢能有什么變化?通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可以讓學生拓展思維,樹立創新意識,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動能與勢能轉換的情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日后的工作生活、社會實踐、公益勞動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
結束語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都處在高速發展中,初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嚴格遵守新課改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核心素養為基礎,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科學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其次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為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最后,教師要利用學科特點,設置合理的實踐課程,把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竺張定. 核心素養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融入分析[J]. 華夏教師,2019(02):81-82.
[2]王承.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策略闡釋[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287.
國杰實驗學校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