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妮婭·艾爾肯
【摘要】隨著法治教育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學科滲透法治教育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道德與法治課堂是滲透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充分挖掘和有策略地開展法治教育教學。使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自覺擁護者、宣傳者和自覺踐行者。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法治教育;教學策略
一、播撒法治種子收獲和諧果實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明確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2016年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更集中加強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法律領域的內容。在八年級下冊的教材內容中,不僅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而且關注法治生活的體驗,突出強調了樹立法治思想,明確提出要樹立依法辦事意識,學會依法維權,成為參與法治中國建設、和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未來先鋒。
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增強學生的是非觀念,明確學生要懂得遵守規則、承擔責任,在樹立法治信仰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生的法治觀念,在課堂中播撒法治的種子,在生活中收獲和諧的果實。
二、學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1、法治源于生活,運用案例需恰當。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但是對于初中生而言,那些不夠鮮活和生動的事例對他們缺乏吸引力,為了說服他們而簡單論證的道理更是難以激起他們的關注。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細節、具體案例和感興趣的話題出發,通過學生們喜歡的講故事方式,再輔以案例表演、案例分析與問題解決等的方法使學生更真實、更清晰地理解教學內容,逐步激發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注重課堂體驗、有效地落實法治教育。例如,講解公民維權方式時可以以班級同學為例進行假設:“薩拉木和麥麥提明在學校籃球場打籃球時,在爭球中薩拉木的違規推搡使麥麥提明右手骨折。因賠償問題雙方家長產生了糾紛。學校所在的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了解情況后及時介入調解,使這件事得到順利解決。說說案例中涉及到了哪幾種維權方式?”此時,假設對象薩拉木同學和麥麥提明同學會更加想知道該如何維權,恰到好處地利用契機引導學生們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得出“有協商、調解兩種維權方式”。接著便可以指導學生對這兩種維權方式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繼續以編故事的方式續接或改編“薩拉木和麥麥提明維權的小故事”,增加指導學習維權的其他兩種方式:“仲裁和訴訟”,在指導學生深度分析材料時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任何公民必須采取合法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告訴學生“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時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學法以明道。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擴展法治教學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提到“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當代道德與法治教師,幫助和指導學生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認清網絡信息的精華和糟粕的同時增強法律意識,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步伐,教師要利用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不斷創新法治教育教學模式、擴展法治教學方式。
由于當下青少年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思維水平和社會經驗有限,對法律的認識也比較片面且缺乏法律意識。雖然他們已經可以通過多種多媒體手段,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國不斷推進的法治化進程。但提到法律,很少能想到法律所發揮的作用。因此要主動制造機會多讓學生參與實踐,真知出于實踐。比如通過學習小組進行法治現狀的社會調查,帶學生去了解少管所,旁聽法律案件開庭大會;和真心悔過的服刑人員談一談等,明確違法犯罪行為一定會得到法律制裁,深切感受法治教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在班級里舉行比如模擬法庭大會、模擬人大提案、法治辯論賽等,更切實有效地體會到法律的作用。
隨著當下自媒體時代的涌現和發展,學生會通過微信、微博、微視等多媒體傳播手段和方式接觸和了解法治小視頻和法治節目,因此在教學中可以以視頻、動畫等形式將法治教育理論故事化與案件化,便于學生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更好地接受和滲透法治教育。
隨著當下自媒體時代的涌現和發展,學生會通過微信、微博、微視等多媒體傳播手段和方式接觸和了解法治小視頻和法治節目,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將法治教育理論通過視頻、PPT課件等形式使其成為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與案例,便于學生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更好地接受和滲透法治教育。
教師還可以以專題知識內容收集的方式布置家庭作業,比如課后讓學生們收看、收聽如“今日說法”“法律講堂”等的法治教育方面的影視、廣播類作品,在身臨其境中自然自覺地學習法治知識。希望以學生真實的困惑、矛盾、沖突為突破口,從“道理”的教授轉向“道路”的探尋,不僅學法明道,更能用法立身。體會法律讓生活更美好,揚起法治教育之帆,展開拼搏的篇章。
三、一言一行遵紀守法一生一世清正做人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樹立法治信仰、滲透法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遵循教育規律,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成長和發展,才能幫助學生學法辨是非,明確知法明榮辱,懂得用法處紛爭。逐步將法治意識融入到學生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中,以法律作為個人行為的準繩,逐步內化為學生的法治信仰。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認同,使法治文化內化為普遍接受并自覺踐行的文化。指導學生真正做到“一言一行遵紀守法一生一世清正做人”。
參考文獻:
[1]李春泉.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的方法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8).
[2]李翠翠.淺談法治教育在道德與法治學科小學中的滲透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
[3]劉磊.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