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摘要:語法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小學英語語法的學習在農村地區往往是英語學習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小學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受到傳統程式化教學方式的影響,加上農村地區小學英語教師理論知識薄弱,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知識枯燥乏味,教師不能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授英語語法知識。本文分析了傳統英語語法教學的弊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有效的小學語法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教學策略
一、農村小學英語語法的現狀和意義
1、農村小學英語語法的現狀
語法教學與英語教學相分離,傳統英語教學中只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的培養,語法知識與其他知識割裂開來。英語教學工作中語法知識零散,不系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將語法知識的缺乏有效的融合。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多為全科教師,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多樣化的語法知識理論體系。在實際教學中易照搬教材,難以結合實際進行有系統的語法知識講解。
語法教學理論化,早期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多為語法翻譯法。在眾多的教學法中,例如,全身反應法,情境教學法,沉浸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在實際語法教學過程中沒有結合這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導致語法教學形式單一。
語法教學程式化,在實際語法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自己總結的語法步驟或口訣教授給學生。語法知識與學生間接經驗相聯系較少,通過機械學習的方式記憶語法知識。很少考慮到學生認知發展水平,不能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提供學生發展的語法學習材料。
學生缺少語法學習興趣。語法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無味的,教師在詞法和句法的教學中往往不能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英語語法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其遷移到語法的教學過程中。
學生獲取語法知識的渠道單一。農村義務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學生英語語法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英語課堂。
2、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意義
小學英語教學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交際能力、基本的英語知識和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詞組句子的學習更離不開語法。通過語法知識的學習將聽說讀寫這四個環節緊密結合,以語法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各項能力的發展。
二、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語法有效措施
1、利用情境創設語法學習環境
在語法教學過程中,句法教學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相應的語言情境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進行教學。小學階段,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上課活潑積極,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加上農村地區學生人數較少,教師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進行有針對性的語法教學。
2、語法與聽說讀寫教學相統一
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學好英語語法知識才能讓學生英語水平有質的變化。語法與聽說讀寫是相互統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實際英語教學中,這四個基本能力的提高要以語法知識的學習為基礎,并將語法知識融合在各個環節中。
3、語法教學生活化
任何語法知識的學習都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語法知識的學習中選擇學生感興趣,貼合學生實際生活水平的主題進行教學。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授語法過程中讓課堂生動有趣,利用直觀教學原則,設計形象,有趣富有交際性的課堂教學活動。由于農村地區發展的局限性,教師更要因材施教,敢于創新,讓語法知識生活化。
4、增加英語語法課時量
英語相對語文數學來說課時量較小,學生系統地學習英語語法的時長較少,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忽視語法知識的講解。因此,各學校可以增加英語語法課時量,同時可以將其納入學校第二課堂的教學工作中。
5、建立完備的小學語法教學理論體系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語法教學理論體系不完備,教師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構建語法體系,對英語語法體系重新整合簡化。建立英語語法結構是改變英語語法教學單一枯燥的局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6、教師要加強英語語法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只有科學系統的英語語法教學理論才能指導英語語法教學實踐。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使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拓寬教師相關理論知識的培訓渠道,加強語法理論知識的研究,對傳統語法教學進行創新,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更新教學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英語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周潔.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研究[C].華中師范大學,2016.
[2]李春梅.提高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有效性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3):247.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巴小學 7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