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雕技藝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管子》中就有記載春秋時期“雕卵然后淪之”。蛋雕作為雕刻藝術的一個分支,是在各種禽鳥的蛋殼上進行雕刻,呈現山水、肖像、花鳥、詩文等圖案。蛋雕技藝也是黑龍江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一技藝與很多民族民間技藝一樣,面臨著傳承與創新的難題。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于2015年將蛋雕技藝引入課堂實踐,開設《民族民間技藝——蛋雕技藝》課程,探索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與民間技藝傳承的融合。
一、將蛋雕技藝引入實踐課堂的意義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于2014年開始在藝術設計專業大二學生中開設《民族民間技藝——蛋雕技藝》課程,五年來,共有84名學生參加學習。
將民族民間技藝與現代教育結合的藝教結合發展模式,有經下幾點意義:一是職業院校教學做一體現代學徒制模式有助于傳統技藝在現代的系統教育中得到傳承。二是通過對民族民間技藝作品學習,開闊學生的創作視野。三是通過對民族民間技藝和流程工藝的學習,豐富學生藝術設計手段。四是將民族民間技藝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積極作用。
二、教學模式構建
1.明確教學目標。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蛋雕技藝的由來、制作形式、方法技巧等知識;達到具有獨立設計與制作的能力。利用“現代學徒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蛋雕技藝的基本技能,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進行多樣化工藝品設計與制作。要達到能力目標為能夠運用蛋雕技藝技法進行藝術設計與制作,達到的知識目標為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蛋雕技藝的歷史和發展演變,掌握基本技法和制作工藝。
2.劃分課程設置。課程共36學時,理論學時為16學時,實踐學時為20學時,劃分為蛋雕技藝基礎知識、蛋雕材料準備、點線面的雕刻方法、《花卉》雕刻方法及文字(書法)雕刻方法等內容。
3.構建實踐平臺。課程利用“現代學徒式”的教學方式及工作室條件下的培養模式,教學做一體,授課和實踐均在本人負責的趙靜工作室完成。首先根據初學者的需求,設計了蛋雕技藝課程工具包,包括鎢鋼雕刻刀(4.2cm斜刀口)、縫衣針(4號)、小錘子(或小鉗子)、針管(10ml)、磨石等。零基礎教學,手把手傳藝。每班授課規劃在15人左右。授課通過示范、演示、指導及實操的方式進行,每一階段需提交完成作業。除了課程規定的實踐20學時外,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到工作室進行練習創作,并得到老師的指點。
4.設置教學評價體系??己顺煽冎校綍r成績30%,期末考試占70%。平時成績考核學習質量、學習態度、作品制作能力等,期末考試為“理論基礎知識+實踐”模式,實踐考核包括提交的完整作品的題材、創意、構圖、實操能力及作品質量。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每名學生都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蛋雕作品。
三、結語
雕刻技藝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將民族民間技藝引入課課堂,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模式,提升了藝術設計的創造性。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也在嘗試將學到的民族民間技藝的表現手法、元素等融入現代設計中。有正在從事手工藝產品創業的畢業生表示,對傳統技藝的學習與研究為自己的設計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淺談蛋雕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鄭天皓《人文天下》2019年第18期
[2]《民間工藝在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中的策略研究》郝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