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芳
摘要:隨著國家的發展,促使隨班就讀的工作逐漸落實,并在教育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多變的情況下,部分學生不但存在智力問題,而且出現情緒行為障礙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生;康復與教學;培智學校;情緒行為障礙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不但對普通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進行改變,同時還對培智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高度重視。數據表明我國現如今的部分學生或多或少存在情緒行為障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就要重視培智學校的康復與教學的質量,尋找相應的優化措施,促使培智學校的教學與康復水平的到顯著提升,使得學生的情緒行為障礙問題發生概率降低。
一、學生出現情緒行為障礙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導致學生出現情緒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自身心智的成熟程度。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和性格以及人格都是不同的,同時由于這個階段的學生的心智和年齡較小,在看待事件的時候存在誤區,因此導致學生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比如,學生在單親家庭長大,由于學生長期處于失去家庭溫暖的狀態,最終使得學生對父母的感情較為微弱。同時由于學生的心理成熟度有限,導致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進而使得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以及情緒等方面處于薄弱的狀態。因此在這種情緒的長久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出現問題,進而發展成情緒行為障礙[1]。
(二)家庭因素的影響
學生出現情緒行為障礙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家庭氛圍不和諧造成的。比如,學生從小成長在家庭關系緊張的環境中,父母每天除了爭吵就是長時間的沉默,并且家長對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程度處于漠不關心的狀態。在這種情況的長期籠罩下,使得家庭生活對學生造成陰影,甚至使得學生對未來的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尤其是早父母之間的婚姻關系逐漸走向破裂之后,父母對學生的關心幾乎為零,更是難以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由于部分農村家庭的經濟狀況處于貧困的狀態,導致學生父母的對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認知有限。在生活之中,父母只考慮生計問題,就算是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但是也沒有多余的資金來幫助學生進行治療,導致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不斷發展,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甚至最終使得學生被這個問題所控制,成為行為和情緒不穩定的人。
(三)學校教育的原因
首先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在跟同學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出現自卑的心理,常常獨來獨往,同時心理的煩惱難以訴說,只能在心里長期的積壓,最終演變成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發展。其次由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并且老師在沒有確定學生學習不理想的原因時,就對學生進行問責。這樣導致學生自卑心理加劇,最終產生厭煩學校生活的心理,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最后在培智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理念的影響,導致培智學校的老師只重視學生身體存在問題,而忽視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以及培智學校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心理教育知識的學習,使得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心理存在問題。最終在這雙重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劇,老師不具備及時的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影響培智學校康復與教學措施的實行,難以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對學生進行情緒行為障礙康復與教學的措施
(一)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
要想使得培智學校的情緒行為障礙康復與教學工作可以達到預期的設想,那么就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因此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就是對學生進行篩選,對于存在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進行篩選。比如,采用調查表的方式,讓學生對自身的情緒和情緒進行判斷。其次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之后進行再次評估,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制度,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再次確定。最后進行康復計劃的實行工作,在確定之后,要及時對學生采取相應的措施,貫徹“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通過以上幾方面措施使得學生存在的情緒行為障礙可以及時地進行治療,進而使其對學生的影響降到最低[2]。例如,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定時的情緒行為調查活動,通過填制調查表和開展與情緒和行為相關的游戲。讓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情緒和行為的變化,然后結合調查表的結果和老師的觀察結果,對學生情緒行為障礙的狀況進行判斷,然后根據學生存在問題的程度,進行康復計劃的制定,以此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康復的作用,促使學生向著健康的方向成長。
(二)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培智學校在對存在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要采用一視同仁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因為老師的差別對待會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程度加劇。因此就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使得教學內容逐漸向著靈活的方向發展,激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學習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引導,使得學生的情緒行為障礙得以緩解,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比如,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首先要進行的就是熱身運動,傳統的熱身運動主要依靠的就是通過跑步或者做操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枯燥乏味,而且一旦學生的行為不正確,那就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耗。因此就可以改變熱身運動的方式,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的方式,比如“兩人三足”這個活動,這個游戲主要是對學生行為協調能力和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考驗。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但可以推動學生與他人交流,改變學生獨來獨往的現象,以此讓學生改變對同學交流之間的恐懼感,最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情緒行為障礙的程度。
(三)進行情景創設的教學,以此幫助學生穩定情緒
要想使得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就要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采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以此保障學生情緒的穩定。因為學生對學習產生不穩定情緒的原因,是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導致學生出現煩躁的心理,進而使得學生的情緒障礙狀況加劇。因此為了減少情緒障礙對學生的影響,那么就要可以采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方式,建立穩定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的情緒處于穩定的狀態[3]。例如,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對學生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研究,然后根據學生容易受干擾的原因進行情景創設的建造。以此減少環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促使學生的情緒逐漸趨于平穩的狀態,進而幫助學生情緒行為障礙康復工作的進行。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本文的分析,使得我們明白學生心理問題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影響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因此就要重視培智學校的情緒行為障礙康復與教學工作的進行,以此提升培智學校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琳.培智學校多重障礙學生評估需求研究及建議[J].文教資料,2019,(34):207-209.
[2]王寧.培智學校教育康復整合之校本模式探究——以重慶市C校為例[J].信息周刊,2020,(6):1-1.
[3]王婷婷.對培智學校教師教育康復技能提升的幾點思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8):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