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崇國
小學美術教學可以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全面發展。小學美術教師應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逐漸滲入德育,實現真正的教書育人。
借助美術作品主題滲透德育
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教學的繪畫主題有著不同的風格,教師應借助美術作品主題滲透德育。小學生在進行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回憶和聯想。教師可以在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借助美術作品主題適當培養學生的德育觀念,讓學生可以在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德育素養。
比如,在教學蘇少版小學美術《動物朋友》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搜集一些瀕危動物以及流浪動物的相關資料,通過向學生展示這些資料,讓學生養成維護生態、保護動物的意識,有效地實現德育滲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育素養,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
作品賞析過程滲透德育
教師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的作品賞析環節,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秀作品,通過作品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師在引導學生賞析作品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圖示語言欣賞學習,還需要引導學生解讀作品畫面中的內容、了解畫家背景故事,并借此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
比如,在小學美術《水墨畫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經典水墨作品,讓學生感受中國畫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向學生普及擅長水墨畫的畫家的生平故事,比如蘇軾的故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蘇軾的生平事跡,讓學生明白只有努力與堅持才能畫出優秀的作品。

開展合作討論學習
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可以借助合作討論的方式讓小學生共同學習,和諧共處,幫助學生養成互相尊重、文明禮貌的習慣,保證美術課堂中學生之間互相幫助。
比如,在教學《紙版畫》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讓學生合作完成繪畫。同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行為,當學生出現互相幫助的情況時,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夸贊,比如當某學生的畫筆沒水,其他學生積極與其分享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這種團結的精神。
在課程中融入游戲
兒童年齡較小,比較喜歡游戲,喜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因此,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融入游戲,將美術教學安排得更具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在學習氛圍較為輕松時,教師可以適當融入德育。
比如,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難忘幼兒園》的教學時,就可以給學生一些輕黏土,讓學生用自己的小手捏出自己的幼兒園。由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這時教師提起幼兒園時,學生都會表現得很積極。此時,教師就可以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完成德育的滲透。
采用多媒體技術
小學美術教學包含課程新授、小組討論、作品創作、課后評價以及拓展教學等環節。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如今很多小學都設立了專業的藝術教室,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滲透德育,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速度,還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美術學習。
比如,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玉石文化》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我國著名玉器的圖片,并向學生介紹玉器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愛國情懷得到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得到增強。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師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19年度立項課題“濕地灘涂資源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開發和整合的實踐研究”(2019—L—175)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