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呈現出了新特點、新要求,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積極創新和實踐教育方法。本文結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要求,從體系構建、情懷引導、品牌打造三個角度分析開展大學生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創新實踐方式。
【關鍵詞】愛國主義;思政教育;大學生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隨著2019年《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頒布,在高校中如何結合新時代、新時期的要求和特點,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任務和挑戰。本文結合高校實際,以《綱要》實施要求為基礎,從體系構建、情懷引導、品牌打造三個角度入手,提出開展大學生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創新實踐方式。
一、尚德明理——持續深化愛國主義理論教育
1.加強理論學習,打造愛國主義精品課程體系。學生骨干在大學生當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因此要重視加強大學生骨干、青年團干的培訓力度,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學生骨干研修班課程體系,圍繞學生骨干的成才發展和“中國夢”以及社會發展的時政熱點開設主題論壇,逐步開發精品課程,教育引領學生骨干在理論學習、實踐體驗、紅色之旅等教育環節中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組織講授開學“思政第一課”,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和各學院黨組織書記、院長為本科生講授“思政第一課”,重視校、院主要領導人地思想帶頭作用,實現校區、院系全覆蓋。同時,不能忽視新生的愛國教育,在迎新教育中要加強各項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實施。
2.加強思想引領,完善網絡思政教育體系。大學生是網絡平臺活躍用戶,因此要搶占網絡陣地,發揮全媒體網絡思政教育體系教育功能,注重打造全媒體網絡思政教育平臺,充分利用好易班、微信公眾號、企業微信、央視頻、抖音號等網絡平臺,以學校各學院、各級學生組織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為延伸,打造精品欄目,借助各大平臺推出愛國主義系列專題專欄、新聞報道等,積極制作、轉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的系列音視頻、微電影、時政熱點文章,生動講好學校故事、中國故事,充分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之情。
3.加強制度自信,建立歷史國情宣傳教育體系。應在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等各個教學環節中全面加強“四史”及憲法法治的理論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科學規劃和整合學習內容,結合歷史國情法制教育和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劃分學習層次,有計劃分階段地促使學生對歷史、國情、法制等教育進行深入全面的學習。同時還要注重正確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和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與政策,加強愛國主義理論闡釋,將“四史”學習與當前的國際國內時事熱點結合起來,認真解決學生面臨的思想實際問題,全方位、多層次培養學生對國內外時政的正確分析理解能力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自信。
二、兼懷家國——廣泛厚植愛國主義家國情懷
1.“青春告白祖國”,全面激發家國擔當責任意識。學??梢越M織開展“同升國旗、同唱國歌”,通過入學第一課、重要節日及特殊時間節點升旗儀式、每周一升旗等形式,增強國家認同感。同時在新媒體平臺推出專欄,定期普及宣講各類愛國主義法律法規。組織策劃“青春告白祖國”系列線上展示活動,鼓勵學生從個人視角出發,制作音頻、視頻、文章、海報等,真摯表達愛國情感,進一步在各大平臺做好推優、展示。
2.共繪最美“同心圓”,深入開展維護祖國統一教育。要開展國家安全和國防教育,結合理論與實踐,線下通過主題班會、參觀研習、社會實踐,線上通過網課學習、線上考試、學習打卡等多種形式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和國防教育,增強學生維護政治安全、國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和網絡安全的自覺性。面向學校的港澳臺僑學生,要開展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同時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增強港澳臺僑學生的“四個認同”。要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教育,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等教育,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參加中國傳統文化、愛國愛校等活動,不斷強化少數民族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3.強化實踐育人理念,廣泛引導學生踐行家國情懷。不斷完善“三下鄉”實踐內容,引導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好河山,用雙手服務廣大基層群眾,用智慧貢獻國家發展建設,在實踐鍛煉中進一步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強國報國的自覺行動。設計開展符合本校學生特點和需求的職業體驗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把握社會需求和自我需求,堅定報國志向。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宣揚新時代雷鋒精神,引導學生在學雷鋒的志愿氛圍中奉獻社會,實現自我成長。
三、篤志力行——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品牌活動內涵
1.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品牌。精心打造一批中華文化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品牌項目等校園文化育人品牌,充分調動學校資源,依托結合學校“名輔導員工作室”進行宣傳推廣,提升品牌活動影響,在校園建立更加系統和科學的中華優秀文化傳播機制??梢越Y合不同生源、地域、民族學生的特點,開展富有特色的文化節品牌活動,搭建多元文化學習與交流工作坊,充分調動內地和港澳臺僑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多元共融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開展愛國主義主題系列比賽,進一步凸顯愛國主義主題,如愛國主義影視作品配音大賽,通過演繹經典愛國主義影視作品及歌曲,產出一批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引導內地及港澳臺青年為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而共同奮斗;如愛國愛校學生攝影作品征集評選活動,充分結合校園文化、社會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
2.弘揚時代精神,全維度助力廣大學子實現報國夢。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根據切身經歷或身邊知名學者愛國感人事跡開展專題報告會,讓廣大學生在感受老一輩科技工作者愛國熱情。以“挑戰杯”等各類學術科技創新創業競賽為載體,提升廣大學生科研素質,切實助力廣大學子實現科技報國之夢。組織科技創新訓練營,帶領學生參觀訪問社會頂尖科研機構,切實感受科技的力量,激發積極投身科研工作的熱情和決心,放飛科技報國之夢。
3.弘揚英模精神,全方位深化實施榜樣引領。要大力宣傳愛國主義典型,同時充分挖掘愛國愛校學生榜樣,遴選、樹立、培養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青春楷模和先進集體,通過開展線上線下直播宣講、個人事跡展示等方式廣泛開展朋輩分享活動,引導同輩學生在找差距、尋不足、定方向、立目標、互學習、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4.弘揚民族精神,精細化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組織國情教育學生團,選拔優秀學生赴國內、省內開展文化考察,搭建夯實從出團前、行程中到回校后的“全員、全程、全方位”學習體系,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梢越M織學生骨干實地考察紅色歷史,走進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新農村鄉鎮等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在切實感知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中進一步增強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
5.弘揚奮斗精神,廣泛號召學生響應祖國需要建功立業。在學生中積極樹立科學就業觀,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通過開展就業課程、生涯規劃月、創業實踐、經驗分享等活動,結合后疫情時代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關注新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空間,支持鼓勵畢業生實現多元化就業,積極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就業觀,樹立擔當意識和時代使命感,在實踐中堅定報國志向、鍛煉本領能力,把握時代發展機遇,積極投身、融入“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要積極開展并做好大學生西部就業宣傳、發動、招募、審核、培訓、跟蹤服務等工作,組織學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論述,教育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當中。
愛國是當代大學生最核心的素質體現。在新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也呈現出了新特點、新要求,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積極創新和實踐教育方法,打破陳規,抓準新時代的脈搏和機遇,引導大學生不斷奮進,將個人夢融入到中國夢當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時代青年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19-11-13(6).
[2]佘雙好.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升華——學習《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3).
[3]張昭龍.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模式研究[J].才智,2021(11).
作者簡介:關慧慧(1990-),女,漢族,廣東省廣州市人,碩士研究生,廣州華商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