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田田
摘要:“中國智造”背景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日漸凸現,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是推進我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需要。高職院校的課程需要根據現代智能化發展不斷反饋適應,更新相關專業課程。現代職業院校學生,除了要有深厚專業基礎與技能實踐外,還需要有健康的身體為基礎,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持久的耐力等作為支撐。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同時如果體適能得不到同步的提高,那么技術再好也無濟于事。本研究旨在“中國智造”的背景下,簡單分析高職院校的學生想要成就夢想,需要具備的身體素質方面的基礎,分析當前體育教學的現狀,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中國智造;體育教學;體適能
1概念的界定
體育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增強學生體質,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道德、意志品質的教學活動,是實現體育目標的主要途徑。
2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家庭經濟條件隨之更加富裕。網絡已經占據人們生活的一大部分,學生更是對電子產品入迷。很多學生不愿參與體育活動,更是對體育課也不感興趣,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學生體質的下降。另外,有調查數據顯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身高、體重的發育呈上升趨勢,但是在速度、耐力、力量等身體機能方面反而是下降的狀態,部分男生引體向上一個也做不了,立定跳遠的成績男女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令人堪憂。因此,在“中國智造”背景下,有專家呼吁學生不僅僅要成為智者,還要成為持續發展的智者,為此學生的體質急需改變,師教學需不斷改革,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勢在必行。
2.1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現狀
高職學生由于中學體育課的缺失,沒體會到體育的快樂,對體育課程不感興趣。再加之受高校擴招的影響,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不是很好,在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有部分學生性格內向、自卑、不自信,這些學生意志力較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再加上現在手機、電腦的普及,以及高職的開放式管理,使這些學生更容易沉迷于網絡,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也不愿意上體育課。
2.2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現狀。
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與學生的認可度有關,在一些普通高中學生素質較高,對教師的要求也高教師如果不加強學習就可能被學生的問題難住,教這樣的學生教師有教學相長的感覺。可是,在高職院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教學效果得不到體現,隨之教師的教學難度降低,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運動的興趣,很多老師也會設置各種游戲,但現階段的學生自主性很強,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堅決不做,日積月累,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有一定的提高,但教學內容卻不能完全傳授于學生。
2.3高職院校體育場地條件分析
很多高職院校只是一味追求招生人數,而不完善教學的硬件條件,尤其是體育器材的配備及體育場館的建設與學校的發展不相適應,有的院校的場館、器材嚴重缺乏,甚至不能維持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大大降低了學生課外運動的積極性。而當前高職學校存在有體育場館不對學生開放,體育場館形同虛設,因為怕損壞而不對學生開放,甚至老師教學也不能使用。
3改進高職學生體育教學的對策及建議
在“中國智造”的推行下,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不容忽視,學生的強魄的體質,靈敏協調性、力量及耐力等素質主要依靠體育課程來進行培養和提升。學生體適能的優劣直接影響社會人力資源的優劣,從業人員的身體素質在面臨崗位需求職業能力發展時會面臨巨大挑戰,這不僅影響到自身職業的發展,對行業產業等方面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引起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高職院校的重視。
3.1構建具有職業特色的高職體育教學課程模式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模式的構建,應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起來,以未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依歸,充分體現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具有職業特色高職體育教學模式可以開發為三類課程:一是以增強學生體質為基礎的基礎性課程;二是以適應職業體適能為抓手的特色性課程;三是以培養體育興趣為延伸的拓展性課程。針對不同的專業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針對于不同專業需要的體適能進行側重鍛煉,共同促進高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3.2探索評價與課程目標相結合的體制健康管理體
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的目標,建立體質健康管理網絡系統,結合本校的教學特點,形成特色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互動式管理的優勢,同時可對不同等級程度的學生分層管理,或者根據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體能不同的功能等特點進行分層管理。根據學生的特點,提供不同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等的運動項目和運動方式,并進行專業指導跟蹤,科學合理地進行健康鍛煉。
3.3三維目標式的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應以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方法與過程的體驗和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為目標的評價模式。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方式應該是綜合學習效果、綜合學習全過程與學習結果綜合評價過程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主要內容包括學生體能與心理運動力和技能、認知力與行為、態度等,通過自己綜合評價、相互綜合評價和指導教師綜合評定等多種方式綜合進行。
3.4充分發揮高職學生體育健康鍛煉主觀能動性
高職院校體育運動教學機構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和加強培養廣大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興趣,使廣大學生在高職體育運動學習中親身體驗并得到成功和快樂,逐步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體育運動的健康意識和運動習慣。
4總結
隨著職業教育重要性的日漸凸現,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規模是推進我國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需要。高職體育教學應不斷改革,培養學生們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在身體力量、速度、靈敏等各個方面都要達到高水平,培養教師教學自主性及其獨創性以及教學可操作性,激活了我國高職專科院校的職業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理念,創造性地探索構建系統的比較科學的完善的我國高職專科院校職業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體系,為培養高精尖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弛,張磊.中國智造視域下高技能人才職業素質模型與“1+X”育訓協同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9(20):35-42.
[2]余敏.淺析“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背景下高職教育的機遇和挑戰[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16.
[3]王國雄.中國智造視域下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9(13):92-96.
[4]唐瓊.“中國智造”背景下高職汽車專業的現狀與發展探究[J].汽車實用技術,2019(03):207-209.
[5]朱虹.實現中國“智造”關鍵在人才[N].中國企業報,2018-03-06(006).
本文系課題:“中國智造”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課題編號:SCJG20A26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