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在全面實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要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科基本素養,特別是計算能力,通過逐步強化小學生的這一能力,可使其整體的學習速率與質量實現穩步提升。本文將以此為中心展開研討,在科學認識問題的基礎上,分析探究切實可行的實踐策略,以期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受原有應試教育機制的限制,小學數學任課教師仍采用過于模式化、程序化的授課形式,其教育指導理念也積重難返,課堂教學也以教師講解,學生機械記憶為主,此種課堂講解策略雖能提升學生的試卷成績,但在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方面,卻難以發揮出積極效能,在全面實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此種課堂講解策略,也早已無法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這一要求,除此之外,任課教師只采用一種授課模式,將致使學生逐漸喪失數學學習興趣,有一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對于小學生而言,只要幫助他們掌握了課程內容,即達到了授課目標,在此種理念的影響下,學生的計算能力將難以得到逐步強化。而任課教師若想有效緩解上述問題,其首要任務即為革新教育指導理念與課程講解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授課目標,科學安排核心課程內容,繼而使學生的學科基本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糅合游戲元素
數字與運算符號是數學算式的核心構成要素,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字敏感度的重要時期,結合實踐經驗可以發現,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字敏感度,就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堅持,經過大量的訓練,而單一固定的題海戰術,又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針對此種情況,任課教師可選擇使用游戲教學法,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數字敏感度實現進一步提升,并產生濃厚的數學運算興趣。具體到實踐中,任課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鴨兔同籠”這一經典例題時,可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學生為“小鴨子”,另一組則為“兔子”,使學生自由組合,再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更多想到的是數字,而不是數學符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也能快速調動學習主動性,并提高數字敏感度。通過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行此種課程講解策略,可使學生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并充分調動起數學運算積極性,同時還能營造出良好的數學學習空間,保證學生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巧妙設計數學運算口訣和運算技巧
數學運算速率是判定小學生計算能力高低的關鍵指標,為使小學生的數學計算速度以及正確率得到全面提高,任課教師可在實際教學期間,巧妙設計數學運算口訣與計算技巧,由此幫助學生明確具體的運算法則。此種更具趣味性的計算方法,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計算興趣,也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得出答案,而學生在完成多次練習后,基本可以掌握計算口訣的應用方法,對于同一種類型的題目,能夠進行快速計算,化繁瑣為簡潔,以此為基礎,學生也能更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通分只看真分數,先加后減連號換。整分兩部同加減,及時約分降風險”,這種計算口訣朗朗上口,也基本涵蓋了分數混合計算的所有計算法則,學生通過背誦此種口訣,不僅能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也能快速提高計算速度及準確率,進而全面提升數學計算能力。
三、強化基礎知識講解與基礎技能練習
小學數學任課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需要幫助學生深化對基礎性知識的理解。具體到實踐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全面地了解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實際授課期間,針對學生難以準確理解的知識點,進行細化分析或舉例說明,譬如在講解教材中的例題時,教師需要以簡潔、干脆的語言進行講述,使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除此之外,任課教師應將關注點放在班級內每一位學生身上,不能為了追趕教學進度而忽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也不能區別對待,放棄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還需要加強基礎技能訓練,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講解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學習才是關鍵部分,鑒于此,教師應適當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使其在計算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在講解加法交換律之際,任課教師可引用“25+17+15+3=?”這一例題,并帶領學生對其進行分析探究,再引入加法交換律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將該題轉換成“25+15+17+3=60”,以此為基礎,教師可再為學生列出數道同類型的計算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使其對這一基礎技能牢記于心。
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品質
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專注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其計算能力的捷徑之一,在數學課堂中,任課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宜的提醒與獎勵,以此督促學生改掉馬虎、審題不認真、卷面臟亂等習慣。具體表現為,教師可通過標記重點來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在進行例題分析時,逐一寫出計算步驟,并對學生可能忽略的部分進行標注,使學生深化記憶,以“12.7-2.6+22=?”這一題為例,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這道題中的小數點,使學生再遇到同類型計算題時,能夠第一眼看見小數點。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計算習慣,而此種計算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以身作則進行示范,比如在將講解例題時,不為追趕進度而忽略某一步驟,通過帶領學生進行逐一計算,以此使學生明確具體的計算方法。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新課改形勢下賦予任課教師的新任務,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摒棄原有的教育指導理念與課程講解形式,尊重學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制定授課目標,合理安排課程內容,以使學生充分調動起數學運算積極性,繼而養成良好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峰.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8):160-161.
[2]劉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探究[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3]劉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探究[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