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晴
摘要:在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作為教師,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只有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科素養,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這篇文章首先介紹運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意義,隨后分析了當前在情境教學法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首先作為教師自身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方式,從而使教學活動能夠高質量的開展進行。考慮到數學學習的抽象性,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枯燥,那么會極大地降低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欲望。基于此,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其中,營造良好地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這對他們后期的學習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將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到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更深層的要求,相關部門明確指出“當前教師要意識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對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自主探究,不斷提高他們的相互交流能力”,借助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使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提高他們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使他們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1]。
(二)有利于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情境教學法的幫助下,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同時,通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也能增強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相關性,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2]。
二、當前在情境教學法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秩序混亂
在教學的過程中,盡管教師設置了相關的教學情境,但是情境的設置僅僅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忽略了對學生的育人教育。同時,部分教師忽略了對課堂秩序的維持,導致教師所設置的情境成為學生進行娛樂的場所,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極大地降低了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二)過于形式化
部分教師沒有對情境創設的精髓進行合理掌握,這就導致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過于形式化,盡管教師為學生創立相關的教學情境,但是教師并沒有對創立的情境進行合理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是一味地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沒有將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發揮出來[3]。
(三)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數學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相關的研究表示,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進行情境設置,這就導致教師所設置的情境素材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并不利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4]。
三、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具體舉措
(一)從實際生活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強調了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成為當前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基于此,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基點,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正數與負數》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負一樓是地下室,那么為什么會有負一樓這樣的叫法呢?”,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負數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正負數的含義。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水的溫度一開始是+5攝氏度,當變成冰以后它的溫度是-3攝氏度,那么從水到冰,溫度是升高了了還是降低了呢?如果升高或者降低的話,那么升高或者降低了多少呢?”,通過這樣的一個實際生活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明白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同時能夠使他們意識到數學與我們生活之間的聯系,明白數學學習的實際意義,使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中[5]。
(二)設置相關的故事情境
在教學的過程中,課堂導入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模塊。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抓住學生的課堂專注中,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的方法眾多,故事導入法是其常見的方式之一。借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構建故事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借助故事的講解,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內容,這能夠提高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這一節內容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周公與商高的對話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商高曾說“當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條直角邊‘勾’等于3,另一條直角邊‘股’等于4的時候,那么它的斜邊‘弦’就必定是5”。”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原理嗎?”,有的學生則會回答“勾股定理”,通過這個故事的導入,將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引入出來,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6]。
(三)設置相關的問題情境
借助問題的提出,能夠使學生能夠學會自主思考,借助這個過程能夠不斷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問題情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作為課堂小主人的這一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充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探究。例如在學習《冪的運算》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要將冪的定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將4、5、6組成一個新的數字,怎么樣組成才能使這個數的值最大呢?”,通過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并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最后,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并將學生的運算答案全部列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冪的概念進行引入,從而使學生對冪的運算有了初步了解。其次,在對問題情境進行設置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增強問題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平方根》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類似這樣的一個問題“小明說大象和鴨子的重量是相同的,這可能嗎?”,在這個問題情境下引發學生的激烈討論,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假設計算“假設大象的體重是X千克,鴨子的重量是Y千克,他們兩個重量之和是2M,因此可以得到以下這個公式:X+Y=2M”,通過這樣的一個計算過程,教師說“大象和鴨子的重量是相同的”,這時候學生會發出更大的質疑,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可以將平方根的概念引入,使學生們正確的去理解平方根。借助這樣一個錯誤問題的引導,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結束語:綜上,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相關的教學情境,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時,借助情境課堂的構建,也能使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更加有效的開展進行。
參考文獻:
[1]王燕.新課標下對初中數學情境創設的思考研究[J].新課程,2021(14):95.
[2]柳生元.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法研究[J].新課程,2021(08):52.
[3]潘凰.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創建[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1):61.
[4]李美玲.基于情境教學的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J].科幻畫報,2021(01):124-125.
[5]梁國春.試論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2021(02):151.
[6]李振梅.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五)[C].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