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媒體時代,教育期刊的編輯立足教育期刊的特性和實際,既堅持期刊的專業視域,又深入把握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在自身的專業成長過程中,牢固樹立起政治意識、對立統一意識、融合意識等必備意識,并以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踐行之,最終實現個人專業成長和期刊品牌建設的同生共長,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價值和積極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期刊;期刊編輯;必備意識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0-0221-03
新媒體時代,無論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之下的自媒體的野蠻生長給傳統期刊出版帶來的巨大沖擊,還是未來教育新樣態的多元化趨勢與實踐,都已成為教育期刊必須直面并亟待回應的現實命題。在此形勢下,教育期刊編輯必須增強政治意識、融合意識、經營意識,并通過具體的工作策略和實踐路徑使其滲透進編輯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唯有如此,繁重、機械、雜亂的編輯工作才能變得智慧、高效且富有創造性。
一、政治意識
一直以來,在黨的新聞輿論領域,政治意識和政治站位都被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教育期刊在辦刊過程中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確保政治方向正確。因此,教育期刊編輯的政治認知、政治態度、政治信仰和政治鑒別能力十分關鍵,要堅守政治方向和法規政策,將講政治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始終保持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把好期刊稿件的政治關,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
(一)堅持黨媒姓黨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p>
教育期刊的主辦者較為多元,有教育行政部門,有高等院校,有研究機構,但不管是什么單位主辦,都必須牢牢堅持黨性原則,堅定不移地把“黨媒姓黨”的原則貫徹到辦刊辦社的所有環節。應該在組織上服從黨的領導,在思想上與黨保持一致,在行動上聽黨的指揮?!霸鰪娖诳庉嬚我庾R是期刊編輯出版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與根本保證?!盵1]只有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的原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才能確?!包h媒姓黨”落到實處。
(二)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的深入推進,相當部分的教育期刊社都由事業單位變更為國有企業。變更為國有企業之后,教育期刊面臨的經濟指標考核壓力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期刊應該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通過自身的改革與創新,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教育期刊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是落實“黨媒姓黨”的重要體現,是教育期刊政治意識的根本所在。
(三)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
教育期刊,期刊是其本質屬性,而教育是其重要特性。教育期刊作為出版行業的重要產品,雖然需要一定的經營行為進行運作,但作為以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廣大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期刊品種,必須重視其公益性。
公益性是我國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教育期刊是教育與期刊的融合,在教育期刊的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人員應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意識,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切實堅持教育期刊的公益屬性。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再次強調了辦好教育的初心與使命是“為人民服務”。教育期刊作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始終堅持為廣大師生服務,講好廣大師生的故事,傳遞中國教育好聲音,以師生的健康發展為關注點和聚焦點,通過好的內容、好的形式、好的質量、好的服務,助力教育強國的建設。因此,教育期刊的編輯應該將教育的公益屬性放在突出位置,以對黨負責、對廣大師生負責的責任心做好編輯工作。
二、對立統一意識
對立統一是事物彼此作用、互相影響的特殊狀態。在教育期刊的編輯過程中,同樣存在諸多矛盾,如經營與編輯的矛盾、讀者與編者的矛盾、個體欄目與整體辦刊的矛盾等。如果編輯具備良好的對立統一意識,能夠在理念和實踐中理清這些矛盾之間的關系,就能讓它們相互促進,成為刊物優良品牌建設的有效助力。
(一)經營與編輯的對立統一
當前,自媒體迅猛發展,經營類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深入推進,傳統紙媒的經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期刊社的經營和發行部門處于經濟指標考核的壓力之下,對經濟效益非常敏感,必然帶有逐利意識;而編輯作為期刊內容的加工者和組織者,天然具有社會效益第一的內在基因。這種沖突是與生俱來的,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且在教育期刊領域更為突出。教育期刊主要面向廣大師生,因此具有公益性,而在龐大師生數量的支持下,其市場潛力巨大,因此又帶有逐利誘惑。
這時,期刊編輯必須在對立中尋求統一,最大限度地保證期刊的質量與社會效益,同時注重期刊的經營屬性。例如,在刊物的欄目設計、用稿取向、裝幀風格、版式視覺設計等方面,聽取經營團隊、讀者群體的意見,進而在經營與編輯的天然對立中尋求兩者統一于期刊優質品牌整體建構的路徑。
(二)編者、作者和讀者的對立統一
從社會精神活動的情況來看,“編輯是聯系作者與讀者的中介”[2]。作者、編者、讀者這三者構成了期刊的完整鏈條,也充分體現了期刊的三維視角。
作者和讀者是一對與生俱來的矛盾體,而協調這對矛盾體使之最大限度地彼此認同,形成良性互動是編者通過創造性勞動賦予期刊生命的全部意義所在。所謂協調者,既可以看作是協調作者與讀者的矛盾,也可以解讀為協調自身與讀者的矛盾以及自身與作者的矛盾,使三者由對立走向統一。
作者即便以特定期刊為對象,也有可能對期刊定位、文字風格、欄目設計和讀者興趣的把握出現偏差,導致作品不盡如人意。這時編輯需要提供前置的引導、及時的建議,幫助作者適當修改作品。服務讀者也是編輯工作的重要原則,但教育期刊往往有極為龐大的師生讀者群體,如何全面地了解、藝術地引領、科學地服務于這一龐大群體的真正需要,是對編輯的巨大考驗。
編者在期刊的三維主體中占據主導地位,是三者關系的協調者、推動者、組織者。所以,作為教育期刊的編輯,應該通過大量、深入且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弄清楚讀者的真正需要,并將其與期刊的內在諸因子進行藝術對接,據此引導作者的創作,從而使三者間的矛盾由對立走向統一,進而使三者的高度認同融合于期刊。
(三)欄目與期刊的對立統一
欄目是期刊辦刊宗旨的全面解構,而編輯對欄目的經營是實現期刊辦刊宗旨的多維建構。欄目的設計往往有其哲學層面的思考與追求,經過深度思考和科學論證的每一個欄目,在期刊中都有其特定的角色扮演和責任擔當;也只有當期刊中的所有欄目都能實現辦刊宗旨對自身的期望與追求時,期刊的理想之境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在二元視域下,期刊與欄目就是上與下、解構與建構、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二者之間的矛盾自然而然。
教育期刊一般實行欄目責任編輯制,即一位編輯固定負責一個或幾個欄目,這樣有利于編輯工作的統籌,也有利于欄目風格的穩定、統一與延續,尤其是對于一些品牌欄目、重點欄目的經營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期刊也好,欄目也罷,不同的編輯有不同的解讀,這是視角不同導致的仁智互見,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欄目與期刊之間的矛盾處理。因此,教育期刊的編輯必須善于科學而縝密地把握期刊與欄目之間的關系,當欄目的經營與建設偏離期刊的方向與風格時,要適時地進行調整;當特定欄目的發展明顯快于或滯后于期刊的整體水平時,要及時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并予以改進;當某一欄目進入衰退期,已經不能適應期刊賦予其特定的角色與任務時,就應該提出整體欄目的規劃,用新欄目進行替代,確保期刊的健康發展。
(四)共性與個性的對立統一
突出個性是我之為我的關鍵所在,而尊重共性是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個性與共性是一對矛盾,但這對矛盾在一定的理念引領與實踐操作之下,和諧地統一于教育期刊的品牌建設之中。
教育期刊占全國期刊數量的49%,占每年全國期刊總印數的40%以上??v觀數量龐大的教育期刊,缺乏個性,品牌影響力弱,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是制約其健康發展和品牌建設的重要桎梏。因此,在確保教育期刊公益屬性、服務師生的共性不變的前提下,強化個性,打造品牌,以自身獨特的品牌魅力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是教育期刊良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因此,教育期刊的編輯既要堅守教育期刊的公益屬性、服務師生、學術良心等共性原則,又要在欄目設計、學術追求、編校質量、視覺風格、用紙印刷、發行經營等工作環節全方位、多舉措重視期刊的個性滲透與打造,鑄就期刊自身獨特而有魅力的人文精神。例如,廣東教育雜志社旗下的《廣東教育》(綜合)和《師道》最開始都以教師為讀者定位,《廣東教育》(綜合)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主辦,而《師道》在創刊時系廣東省原高教工委主管主辦,后來《師道》雜志并入廣東教育雜志社,期刊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因此,廣東教育雜志社對兩者進行差異化經營和錯位發展?!稄V東教育》(綜合)以“傳播教育新聲音、展示教育好成果、弘揚教育正能量”為辦刊定位,以省內教育行政干部為主要讀者對象,以教育時政和教育新聞為主要內容,版式設計明快大方,圖文并茂;《師道》堅持“辦一本承載為師者智慧和情感的讀物”的辦刊定位,以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為主要讀者對象,以“弘揚校園人文情懷、關注教師生存發展、薈萃素質教育精華、直面中國教育現實”為主要內容,以省外市場為主要經營目標,版式設計簡約細膩。兩本原本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的期刊,經過編輯建設性的努力,教育共性得到堅守,品牌個性得到不斷強化,為我們提供了共性與個性完美統一于教育期刊品牌建設之中的樣本與范式。
三、融合意識
任何事物都無法獨立存在,融合既是新時代宏觀語景下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事物發展的重要路徑。教育期刊的編輯,應該牢牢樹立起融合意識。
(一)教育與期刊的融合
教育期刊,顧名思義,是以教育為內容的期刊。教育是對期刊的修飾與界定,期刊的定位、風格、內容、服務對象都應該以教育為核心范疇進行設計與實踐;但與此同時,不管從教育范疇中進行何種視角與定位的選擇,期刊依然是其根本屬性,期刊應當遵循的規律、規則必然是其內在的底線。教育期刊的編輯應該通過自身的專業建設與創造性工作,將教育特性與期刊屬性有機融合,從而在確保期刊質量的前提下突出其特性,又以其特性的鮮明推動期刊品質的提升。
教育期刊的編輯往往對編輯專業素養有非常強烈的成長意識,但對教育的相關專業問題、政策問題淺嘗輒止。這對教育期刊編輯的個人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也會對教育期刊的品質提升帶來消極影響。教育特性與期刊屬性的有機融合,需要編輯在專業成長上既做“專家”,又做“雜家”。既要重視編輯專業的學習,也要積極教育專業的深入學習,并將兩者有機對接,通過欄目的設計、稿件的編排、文章的采寫,用期刊的視角與語言表達對當前教育的專業化思考。這樣,期刊的教育特性就會因期刊新聞出版的個性呈現與參與而更加鮮明,期刊的新聞出版屬性則會因教育特性的彰顯而輻射更廣。
(二)技術與專業的融合
飛速發展的數字技術對編輯工作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如何正確面對并科學利用數字技術,促進編輯工作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深化,是新時代教育期刊編輯需要解答的現實命題。
“融合媒體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發展需要編輯改變過去陳舊的工作模式?!盵3]技術為專業服務是現代技術應用下教育期刊編輯實現技術與專業融合應該堅持的原則。例如相關軟件的應用,可以再造期刊編校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空對編校的限制,提高編校工作的效率。但與此同時,技術必須是專業引領下的技術,不能唯技術論,更不能完全依賴技術,編校工作的本質屬性決定了編輯及其專業能力對期刊質量的根本性作用。因此,專業需要技術的支撐,技術為專業服務,是教育期刊編輯處理技術與專業融合的應有態度。
(三)傳承與創新的融合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不僅使傳統紙質媒體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為殘酷的擠壓,對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同樣進行了改造。傳統紙媒如何既保留自身的優勢,又在自媒體蜂擁而上的當下占據一席之地,關鍵在于對傳承與創新融合的深入把握。
傳統教育期刊,有推崇內容質量、堅守人文情懷、關注師生需要、突出師生視角的一貫價值主張,這是教育期刊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也是眾多教育期刊為大眾所接受的內在魅力。但因為行業屬性相對封閉,教育期刊在辦刊理念、內容選擇、呈現形式、傳播途徑等方面傾向保守、故步自封,這是如今教育期刊整體呈現出來的發展頹勢。因此,在教育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守正出新,實現傳承與創新的高度融合,成為新時代教育期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
教育期刊的編輯,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內容為王”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凸顯期刊的公益屬性,傳承并發揚期刊尊重師生主體地位、關注師生現實需要、服務師生健康發展的人文底蘊與優良傳統。同時,可以依托期刊開發和微信、微博、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對期刊內容進行音頻化、視頻化、網絡體的技術處理,以片段式、圖表式、視頻式等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增值服務,從而實現期刊傳播的立體化、全方位。例如,廣東教育雜志社建立了廣東教育雜志社歷史期刊數據庫、南方教育網、南方教育傳媒官微,以及微信視頻號、抖音號,并實現了數字媒體與紙質期刊的聯動與同步,從而大大加強了期刊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進而實現了期刊傳播路徑的豐富與創新、期刊經營模式的傳承與重構、期刊內容選擇的準確與高效。
四、結語
要緊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步伐,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教育期刊編輯的政治意識;要從哲學思維層面看待編輯專業工作的內涵與矛盾,不斷強化教育期刊編輯的對立統一意識;要從具體策略與方法層面思考編輯常規工作,不斷強化教育期刊編輯的融合意識?!拔覀円堰M入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編輯應順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更新和武裝自身的素質修養”。與時俱進,通過教育期刊編輯必備意識的強化與優化,多維、全面促進教育期刊編輯專業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是推進教育期刊品牌建設向縱深發展的重要內容與關鍵路徑。
參考文獻:
[1] 陳洛.期刊編輯的政治意識芻議[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2):27-28.
[2] 林麗芳.試論學術期刊編輯與作者、讀者之間的關系[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5(01):22-23.
[3] 陳嬋.探析融合媒體下學術期刊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7(20):8,37.
作者簡介:龍建剛(1976—),男,湖南醴陵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文化傳播與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