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林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受到了老師、學生的歡迎,的確,它以它知識的廣泛性、科學性、開放性等特點,囊括了自然、植物、動物、生命、人體等,囊括了微小世界、形狀與結構、機械與工具、物質的變化、環境與我們等等。顯然,對于新世紀的小學生來說,這些都是增長學生見識,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關鍵內容?;诖?,以下對關于如何選用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幾點思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089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逐漸成為教育的目標,教學并不僅僅是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更應該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小學科學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課程,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摒棄傳統教學中的落后觀點,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貼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習質量
科學其實從某一個方面來說,就是問題的出現,打破,再出現,再打破,在這個過程中為我們人類創造出更好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的問題意識,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另一個目的。作為小學科學老師,我們要把科學置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不要停留在教材中,課堂上。要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一種探索、發現、獲得,再探索,再發現,再獲得的這樣的一個良性循環,老師才算是把學生真正地帶進學習科學的模式,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科學,產生興趣的同時,也能發現更多的科學知識,運用更多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在學生學習“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還有“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這些關于聲音的內容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思考,提問,讓學生也帶著這樣的問題,走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內容,有意識地去解決疑問,了解聲音傳播的方式或者途徑。我們也可以帶著“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這個問題,打開聽覺,進行嘗試,然后走進內容,找到答案。事實證明,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既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手段,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
二、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挖掘,建立情感共鳴
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加以培養,通過帶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對于學生來講,科學作為涵蓋內容較為廣泛的學科,不像語文或數學這種教學內容明確的學科,因此對于剛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迷茫感。想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就要挖掘在小學科學知識中蘊含的情感,在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素養的過程中建立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例如,在給學生講到生物知識時,引導學生對一些成長周期較短的植物進行種植,并做好觀察記錄,仔細觀察該植物的發芽開花等過程,學生在對植物的種植過程中也會產生對植物的感情,并且也能因此收獲成就感,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也更加高漲。這種情感共鳴的建立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很大的動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較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時要加強對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探索,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建立情感共鳴,打造更加高效的科學課堂。
三、操作實驗,實踐性教學
小學科學的內容跨度較大,但都偏重于生活化,這也意味著小學生要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學習課堂中的科學知識。生活融于科學,科學融于生活,他們緊密聯系、密不可分。但是,在當前情況下,大部分教師把生活中的科學轉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理論知識。學生認為,只要背過了這些題就可以了,把探究課變成了背誦課,這只是應對了當前的考試,卻失去了這節課原本的意義。當前小學科學課堂的理論化教學現象越來越嚴重,教師只注重理論的講述,忽視了學生理解和探索的過程。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注重優化科學教學的方法,避免灌輸理論知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注意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操作實驗,實踐性教學則是現在教學的重要轉折。小學科學的教學的關鍵在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如通過觀察實驗的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小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積極性,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奠定基礎。例如,《種子發芽了》是一節探究實驗課,教師提前布置這節課的任務,“春天來了,種子該發芽了,你知道一粒種子是怎樣長成一株植物的嗎?它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讓學生自己根據教材的提示和網絡的搜索、家長的生活經驗,選取自己喜歡的種子,觀察種子的結構,讓自己的種子發芽,同時要做好記錄,使學生在體驗實際生活中積極探索種子發芽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四、結合生活素材,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教學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其知識都大多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也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在對科學進行教學時要注重聯系實際生活中的片段,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代入感,對課堂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結束語
為確保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根據小學學科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心理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創新思維,進而大力推動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徐弘昌.探究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選用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32.
[2]康樂.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重要性及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8(71):10.
[3]劉芝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的研究[J].中國培訓,2017(02):179.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