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結貞
摘要:語文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這與語文新課標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對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回歸。
關鍵詞:夯實;訓練;運用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這與語文新課標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對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回歸。
一、把握字詞理解,夯實語言基礎。
在兒童思維發展新論基礎上形成的語文創新教學理論,其教學思想認為:兒童學習語言的方法是“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學習為了運用,而且力圖在一定的語境中去運用。千萬不要脫離語境去孤立地記單詞、背句型;千萬不要用“以語法分析為中心”或“以詞語講解為中心”的方法去教語言和學語言。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具體的做法就是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連句成段,由段成篇。
例如《呼風喚雨的世紀》(統編版四下)第二自然段中,課文連續運用兩個設問句,強有力地說明,正是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地“發現”和“發明”,才使神話中的“呼風喚雨”變為現實,使人類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闡明了科學技術對改變人類生活的現實意義.
“發現”和“發明”,從字面看,兩者很相近,但仔細推敲,卻有不同.“發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發現”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創造.如,本組后面的三篇課文中講到的電腦、太空育種是前所未有的新創造,而恐龍飛向藍天演化成鳥兒,就是新發現.
二、巧妙挖掘文本,進行補白訓練。
在教學中,文本拓展訓練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資源。教學中要認真研讀文本,引導學生學好課文語言,力促學生超越文本,以選文里的言語運用為實例為基點,看看哪些語句能夠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抓住教材中語言空白點進行補白訓練,延伸擴展到現實生活之中。
例如《兩莖燈草》講述了嚴監生臨死前因燈盞里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肯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嚴監生愛財如命的吝嗇鬼形象呢?我覺得只有引導學生對本文進行反復朗讀、感悟、透過嚴監生的動作、神態,才能走進他的內心。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的“讀寫結合”點就是通過動作、神態想象嚴監生的內心活動,補白人物心理活動的文字,豐富語言積累,感悟其吝嗇。以下是三處補白設計:
1.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心想:
2.他把兩眼睜的滴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心想:
3.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心想:
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善于挖掘文章的“空白”,讓學生“補充空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三、抓住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內心。
《青山處處埋忠骨》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毛主席在驚悉愛子岸英光榮犧牲后,極其痛苦的心情和在對岸英遺體是否歸國的抉擇過程中,表現出主席常人和作為偉人的超人情懷。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體會主席在面對兩份電報時,那種痛苦的矛盾心情一直處理不好,前后總共設計了不同的問題。第一次:通過抓住主席的目光,目光中充滿了什么?想引出目光的矛盾,從而體會矛盾心情,可否能想到“矛盾”這一詞,教師牽強引過去,第二次通過主席的心情體會情感,可學生不能深入體會,第三次通過問題:此時,最想做什么?他做了嗎?為什么不這么做?通過分析句子,加深對主席偉大精神的理解
四、尋找寫作因素,學會表達方法。
葉圣陶先生提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優美生動的教材,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美,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學習作者的運用語言的方法。
例如學習《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是圍繞“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來寫的。那么船夫的駕駛技術好在哪里呢?“不管……總……”“而且……還……”從正面印證了船夫的“操縱自如”,而在船多、擁擠、極窄三種特殊情況下,船夫卻能“左拐右拐”,“擠過去”,“穿過去”,“急轉彎”,更生動地表現出船夫駕駛小艇動作嫻熟,得心應手。而“兩邊的建筑飛一般的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道看哪一處好。”這句子,作者先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描寫“兩邊的建筑飛一般的往后倒退”,再用“眼睛忙極了”,襯托出小艇的行駛速度之快,從側面突出了船夫駕駛技術的高超。當學生對文本有了充分了解后,讓學生學著運用這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來寫一寫家鄉的某處景或某個物,要寫出景物的特點。
因此,我們要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充分利用文本資源,結合每篇文本的不同特點,挖掘出教材中的寫作因素,找準讀寫結合點,扎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鳳翔小學 5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