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雅雯

【摘要】自高校創辦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就在持續展開,其中,以有效性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領域的跨界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在教育的有效性之外,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研究卻是薄弱項,如何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體現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的新特征,仍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發展
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滲透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過去的十余年間,很多高校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著。比如武漢大學在櫻花節舉辦各種宣傳活動,湖南大學充分弘揚湖南乃至長沙的各種傳統文化,東北師范大學開設各種特色課程,將傳統文化內容作為學習和傳頌的對象等。但除了這些本身就占據傳統文化地理位置的高校之外,全國范圍內其他高校如何大范圍地普及傳統文化教育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相關人員對于全國各高校的問題,和高校內具體活動展開和傳統文化不匹配之間的矛盾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認為,要真正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優勢,根本方法是深入探索和研究二者的契合點,因此,當前研究的重點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文化結合的最佳組合形式,其次再因地制宜地將教學形式納入各高校具體課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現狀
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理應由教育界薪火相傳,使其成為學生思想的一部分。過去的十余年間,各界人士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提出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應該被持續開發和弘揚,這一行為也受到了大學生群體的積極響應。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進學生的思想中,這是我國高校的一大成就。
在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課程的形式植入學生的課表,并配以專門的老師來進行授課和考試的,盡管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有些乏味,但仍能起到一定作用。許多以地域為依托的高校,比如位于西安、湖南、北京、天津等地,有著深厚的文化遺產,可以自行將傳統文化當成課程內容,除此之外,其他高校立足于全國各個地方的整體的文化思想,也各自擁有自己的文化節和文娛活動,傳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歷史和戰斗歷史,也能激勵一代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
其次,每年的電影電視文化教育也在閑暇時間悄悄改變著年輕人的思想。去年春節檔《我和我的祖國》,今年的《1921》,在現代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時間里,《覺醒年代》等優秀的百年影像相繼出現。高校積極宣傳,組織或號召學生自發觀看這些優秀影像,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了每一片網絡。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擔的使命。
對于課程過于傳統、流于形式,內容不夠深刻,形式不夠多樣的問題,下一步要做的是加快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黨中央、國務院曾對此做出指示,要求高校認真開展和重視關于思想政治課程的整改,充分認識文化傳達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注重馬克思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達,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武裝高校整體思想。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全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在進行地如火如荼,各高校的思想教育課程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采取授課的方式,盡管便捷普遍,但并未達到很好的效果,時常出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教師難以調動課堂積極性的狀況,或者課程設置無法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大作用等,在政治教育的開展中也存在各種分歧和問題:
1.很多高校沒有設置本校的專項傳統文化教育方案
除了以上所說的有著地域優勢的幾所高校之外,全國其他地方的高校很多都存在著缺乏專項特色文化教育課程的問題。無法將本地的文化進行系統地傳承,至少也要將中華民族整體的文化進行傳揚。并且,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空談文化之精髓,僅僅搭建外在框架,是無法真正將傳統文化的核心傳達給學生的。以喊口號為主,以深挖內容為輔,無疑是本末倒置。高校應該結合學校的各項實際情況,選取文化中貼合本校和本區域文化發展的內容進行傳授。比如山東地區的高校以傳揚孔孟儒家文化為主,在心理上和地域習慣上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習慣。
2.高校上級主管部門缺乏對思想政治和傳統文化教育的針對性承接工作
沒有上級部門的統一配備,教學課程難以系統地開展。高校思想教育應該由單獨的課程小組進行系統研究后再決定開展和對接,以便更高效、準確地完成這一任務。當然,對思想教育的傳承需要謹慎,高校是思想的發源地和啟蒙地,需要慎重對待。但如果由于種種顧慮對實施成果感到擔心甚至是不敢面對,也會因此耽誤了學校對思想文化教育傳承的重要時機。
3.高校缺乏專門負責和研究這一領域的優秀教師
盡管很多高校都有開設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師資隊伍,但各高校之間差距較大,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研究方向和水平也有較大差異,將這一部分師資積極投入到對思想教育的實踐中,能夠盡早開展專業化和專門化的教學工作。并且,不能僅僅依靠原有師資,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培養也應該提上日程。培養具有高水平、高儲備和高素養的師資團隊,總結培養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并不斷學習,為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做好各方面準備。
三、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基本思路
如前所述,不少學校在實踐過程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很多仍是依托于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全國高校整體的實踐中看,仍需要進行一些努力:
1.建立健全各項教育實施制度
高校學生正處于學校和社會的接軌處,如何在進入社會之前武裝思想,從結合點和制高點提高社會的整體政治思想,需要各界,從上到下,從國家到教育部到各地區各高校內部的共同努力。制定統一和因地制宜的政策,為高校具體的實施措施進行部署。
2.積極進行校內改革,加大宣傳力度
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效必修課范圍是各個高校不斷提高的教育理念。除了死板的授課方式外,校園文化活動、文化展覽、教育宣傳活動等都是可以采取的優秀方式。傳承校園文化最重要的是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成長于特定的文化氛圍中,滿足學生的文化需求,培養濃厚的文化興趣,潛移默化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樹立文化自信和自覺,讓學生能夠切實提出對于傳統文化的看法,才是良好的思想政治建設。其次,要注重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傳揚,構建積極、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
3.注重高校教師和培養工作
除了學生以外,教師教學的內容、各個細節無不體現出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教學中做好榜樣,在思想上提升和武裝自己。為人師表,就要做好榜樣,教師有責任為中國的未來積蓄優秀的新生力量,從自己做起,成為高水平和高素質的優秀教學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示范作用和影響力,引領學生的水平提升。
結束語
盡管教育界和文化理論界在我國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存在分歧,但學者們普遍認為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學生思想培養中的重要意義,不同的是,文化理論界對于教育傳承的論斷表達并未真正契合教育界實踐的實際,因此教育界人士仍要在實踐中探索出真正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道路。這一探索將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但所有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將成為今后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林飛燕.文化自信視域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16):139-140.
[2]廖盧琴.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內涵、困境與培育路徑[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7):3-6.
[3]馬芝丹.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山東教育,2021(13):46-48.
[4]閻惠麗.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