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瀟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各個領域的相互融合與發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全面進行創新創化教育己經成為大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民辦院校在互聯網+時代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初步構建了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民辦院校
“互聯網+”是指通過信息通訊技術在互聯網平臺中將互聯網和其他各個行業連接起來的一種新的生態。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與不同領域的相互融合與發展顯然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帶來了很多機遇,但同時也存在更多的挑戰。互聯網能夠有效縮短學習與交流的距離,大大的提高知識的傳遞與共享,為大學生的深度學習與創新提供了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技術平臺。而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使大學生能夠抓住機遇,則需要創新創業教育來實現。
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重大決策[1]。步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話題。民辦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主要定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更需要進行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來促進民辦髙校的發展,提升民辦高校核也競爭力,也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民辦高校教育改革,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自我發展。
民辦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定優勢,如民辦高校具有自主辦學的特色,在進行人才培養修訂,課程設置、課程改革等方面更能夠結合自身情況而進行,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并且民辦院校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面更注重與實際崗位技能的聯系,注重實踐技能的培訓,從這方面來說,創新創業教育與自身辦學定位較一致。
然而目前,民辦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
1.缺乏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部分民辦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在新經濟時期的戰略意義缺乏明確的理解,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停留在模仿學習階段,因而不能發揮出創新創業教育應有的功能。
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由于課程資源相對欠缺,課程類別較為單一,評價體系不健全,授課方法形式較為單調等原因,導致創新創業課程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
3.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大部分民辦高校沒有專業化的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缺乏針對性的培訓,導致教師授課偏重理論而實踐性不強。高層次人才相對缺乏,教師隊伍穩定性不足。學校在引進尤其是中青年高層次人才、博士學位教師上困難重重。
4.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較為淡薄,缺乏對創新創業及創業活動的深刻認識。由于關于創新創業的應用型講座相對較少,宣傳不足,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創新創業的含義,因而對于學校安排的創新活動、實訓、比賽等參與不積極。在創新創業教學實踐中,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對問題的探究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差,整體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針對民辦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應對問題,構建民辦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1.更新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大力開展教學改革,構建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民辦高校應充分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重要性。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中,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同時,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標準開放化,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2.建設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大力推行專創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整合優化專業教學內容,充實前沿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同時加強實踐教學,進一步完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專業基本技能實驗(實訓)教學"和"專業能力綜合訓練",把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實驗、實訓、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以協同創新為引領,強調校企優勢互補、深入融合、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狂會實踐相結合。
同時,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互聯網+”時代教育的責任要從“學校時代”的國家層面回歸到“學徒時代”的學習者身上,而且學習者將對自己的學習和教育享有更多自由并承擔更大責任[2]。因此在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上,需要更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課方式更加靈活多元,以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完成課堂任務,鍛煉創新思維。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跨專業、跨領域的要求比較高,而針對民辦院校師資力量不足的現狀,一方面,需引進更多高素質人才,為現有師資隊伍引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聘請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導師,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擔任創新創業教育導師。同時,大力開展創新創業師資培養培訓。制定長期的教師培訓計劃,組織專兼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參加培訓。
4.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形成以協助大學生完成創業的各項具體事務為宗旨,以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及意識為關鍵,以進行實際創業活動作為鍛煉載體,以培養大學生創業的精神和興趣作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思想。在校內外活動及專業課教育的過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其中,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同時,加強對于創新創業活動的宣傳,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營造積極的創新創業環境。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典型案例進行積極宣傳,邀請創業成功學生進校做報告講座等,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創新型國家建設、人才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方針。希望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能夠深刻把握“互聯網+”與經濟社會耦合發展的內涵和模式,緊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要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對于民辦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Z].2015-05-04.
[2]譚維智. 不教的教育學——“互聯網+”時代教育學的顛覆性創新[J].教育研究,2016(2):47.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