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禹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時效性是我國近些年思政教育的熱點話題,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能夠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與時俱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需深度運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思政教育的時效性,豐富教師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1-0032-02
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事業中,思想政治學科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開展,能革新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現階段新媒體與教育領域的融合深度在不斷拓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應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改變傳統課堂教育中的枯燥性,增強教學樂趣,提升教育質量。
一、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技術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通過合理的運用與融合,可以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各方面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目前,新媒體技術被廣泛運用于教育領域內。受內外部環境的綜合作用,高校學生由于不具備較強的辨別意識和能力,部分學生出現了誠信缺失、學習態度懶惰等問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運用新媒體對學生開展教育,切實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得到良好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長期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新媒體的出現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而通過將新媒體運用于學生學習領域,能夠拓展與豐富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1]。新媒體的多元化以及快捷性,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學習信息資源。總之,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內容得到了顯著豐富。新時代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意識,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過程。新媒體能將更加便捷的學習途徑提供給學生,基于新媒體技術與平臺的支持,學生能夠自主查詢、學習各種學習信息和資源,不僅滿足了學生的知識獲取需求,其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鍛煉和發展。如今社會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需克服對教師的依賴,學會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對各種信息進行查詢及獨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新媒體環境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舉措
(一)培養新媒體素質良好的思政教師隊伍
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提升主要受教師自身因素影響。思想政治教師只有快速適應新形勢并提高自身新媒體素養,積極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才能推動思政教育創新,以更加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利用科學高效的方式進行深度教學。對此,學校應高度重視,并積極落實思政教師隊伍培養和管理工作。一方面,學校應加強教師考核與培訓,在原有的思想政治課程理論知識、教學能力等基礎素養上加入新媒體素養,并以此作為新標準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在加強新媒體素養培養的基礎上,針對未通過考核的教師開展針對性的培訓,促進教師快速提升其新媒體素養,促使思政教育創新和優化,提高教育時效性。另一方面,學校還需要加強教師管理,鼓勵教師將馬克思主義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探索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起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得到拓展[2]。另外學校還需重點引導思想政治教師積極關注時事,了解網絡輿情,充分發揮思政教師隊伍的專業優勢,加強對網絡虛假信息的打擊力度,積極對校園網絡輿情加以引導。保障廣大學生身處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中,減輕網絡有害信息對學生的荼毒,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道德價值體系。
(二)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育模式和方法
在傳統的教育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價值,傳統滯后的理論方法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現代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各種現代化媒體平臺的支撐下,實時、高效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進一步改善教育效果,應加強對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要求的分析,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深入貫徹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通過引入多樣化的媒體信息,徹底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方法。新媒體技術中不僅包含了新媒體技術手段,還包含了各種信息,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加強對這些信息的利用,以及各種新媒體技術與思想政治教學融合的研究,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率[3]。教育實踐中,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支持,教師可向學生們生動呈現蘊含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時政新聞信息,通過引導、討論、啟發等環節的落實,幫助學生更加透徹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知識。利用新媒體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傳遞的時效性,使得各種信息的分享更加及時,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利用新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三)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學習信息
開放性是新媒體的重要特質,人們能夠結合自身需求自由獲取相關資源,顯著豐富教學資源。通過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容量將會得到拓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改善[4]。思政教師除了要傳授知識信息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借助于新媒體平臺自主搜集、學習信息資源。例如,教師可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鼓勵學生加強線上的交流和活動。此種方式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學生的緊張心理得到消除,交談欲望得以增強,能夠自由討論各種關注的思想與心理問題。教師加以引導和幫助,促使學生的心理問題、精神問題等得到及時消除和控制[5]。同時,教師在學生培訓教育中,也可將新媒體平臺的優勢發揮出來,增強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促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緩解,從而提高學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媒體的應用過程中,需強化對網絡媒體的監管。網絡媒體的傳播速度較快,人們能夠快速獲取需要的信息,大學生是網絡媒體的忠實用戶,但網絡信息資源參差不齊,不良的思想易侵蝕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因此,高校需及時優化學生學習的網絡環境,利用新媒體技術,擴大宣傳與引導工作的覆蓋面,科學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與價值觀念,促使學生能自主辨識不良信息,拒絕不良信息的侵蝕和誘導。只有這樣,學生方可將海量信息中有價值的信息挖掘出來,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四)利用新媒體加強課外活動教學的力度
課堂時間、空間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如果僅僅依托課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難以順利實現,也會對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造成阻礙。因此,高校教師需積極打破課堂的束縛和限制,科學開辟第二課堂,既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又需要鼓勵學生于課外參加相應的實踐活動[6]。課外實踐教育需要更多的信息資源,而新媒體平臺則可以更快地為課外教學活動提供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開發思想政治實踐學習軟件,讓學生參與到軟件的應用過程中,便于課后進行實踐學習。為了保障課外活動教學的有效性與可持續性,還需要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構建全范圍、全過程覆蓋的評價系統,對學生課外實踐情況進行客觀、詳細的記錄,為相應的教學評價提供重要依據,最大程度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在真實反映學生思想政治實踐情況的同時向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在課外可以通過組織思想政治培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理解思想政治知識;也可將企業實習等多樣化的實踐學習機會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
三、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能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行正確引導。在當前的信息化社會,新媒體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也需要不斷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新媒體平臺的應用,積極促進新媒體資源的配置和整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慧,李紅革.重大疫情防控中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現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24-27.
[2]謝菊.重大危機應對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5):142-144.
[3]李寧.習近平“以文化人”思想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方法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1(05):41-44.
[4]張文彩.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5),114-115.
[5]吳乙玉,姚書志.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建設研究———評《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構與重塑》[J].新聞愛好者,2017(02):104.
[6]何輝.新媒體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J].科技風,2020(18):273+276.
(薦稿人:劉亮,貴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處級組織員,副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