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質上踐行了素質教育理念中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主張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價值”,完全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老師是課堂的引航員,學生則成為了課堂的掌舵人.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思考高中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運用的策略,希望可以提出有效見解,為廣大教育同仁帶來一些啟迪.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小組合作模式;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03-0046-02
物理作為高中主要的科目之一,對于培育初高中生的物理綜合素養有著很大的作用,而在物理課堂開展小組合作進行學習,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課堂參與,帶動教學效率的提升,進而促進物理綜合素養的培育.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小組合作對于物理教學的重要.
一、運用小組合作模式的價值所在
小組合作模式是新課改提出的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到小組合作模式學習中,小組合作模式的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在課堂上與同學相互合作學習的平臺,這樣的教學不是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大興趣,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效的小組合作是調動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學生的思維也能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小組合作組織形式多樣化,交流的信息量也比自己學習大的多,有利于課堂氛圍的體現,通過創建這樣的學習氛圍,使得好的學生能夠通過交流學習獲得更大的提升,使差的同學能夠在同學的幫助下逐漸進步有利于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幫互組.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運用的策略
1.抓好前提,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高中階段的孩子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盡管他們都具有獨立的思想和思考能力,但是思維并不成熟,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并不夠全面,有些想法不到位,且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征和發展的特點,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建立合作小組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到本班孩子的情況,視情況而定,要根據學生的喜好、學習情況、發展情況、承受能力、接受范圍等方面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深入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推選適合的人當選小組長,進行小組成員的管理工作,讓每一個組員能夠有展現自我的機會,組員之間還需要相互的了解、溝通、交流與配合,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使得學生的成績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說:在教到《牛頓運動定律》這堂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根據班上學生的總人數進行分組,我將學生分成以6人為一小組,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物體,由小組長進行任務的分配.我隨機檢查了一下學習的情況,小組長安排3名組員收集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物體,再分配2名組員對收集來的物體進行記錄匯總,最后由小組長進行匯報,整個過程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充分的體現出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激發出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也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積極性.
2.做好準備,科學安排學習任務
教師在組建了合作學習小組之后,在安排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所安排的學習任務是否存在一定的價值意義,是否值得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避免合作學習只是走個過場.因此,教師在安排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安排的任務應該具備一定的針對性,要明確學習目的,讓學生執行起任務來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比如說:在學習到“慣性”原理這個課時,教師在安排學習任務的時候應該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使用理解“什么是慣性”、“慣性的原理”,根據這個目標對學生下達合作學習的任務.例如要求學生進行慣性測試等,將實驗后的結果進行匯總報告,這樣一來,就能夠加深學生對“慣性”這堂課的印象,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第二,安排的任務應該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設計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說:《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這一章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將機械能的表達式對學生進行講解,然后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從而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依據分組的結果,對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實驗題目.要求組員進行實驗,將由小組長對組員的學習情況進行匯報,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得教學內容更有趣味性,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中融入具有趣味性的任務,有效挖掘出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使得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第三,安排的任務具備一定的探究性,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范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的方案,所設計出來的學習任務要適合本班級的學生,不能太過于簡單,也不能夠難度太大,要求學生之間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教師所安排的學習任務隱藏著的價值與意義.在小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給予學生充裕的討論時間,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小組討論過后,還應該組織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與分享,提出疑惑的部分與其他組的成員在進行深入的探討,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保證了高中物理的教學質量.
第四,安排的任務具備一定的開放性,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的時候不可以偏離教學材料中的內容,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也不能按著教學材料按部就班,應該要有自己的創新觀念,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任務的設計,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自由的討論、研究學習任務,把課堂真正交還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所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關于物理知識的身影,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3.轉換角色,引導學生交流互動教學
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學習模式中,教師的角色在科學課堂中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不再像傳統科學課堂中那樣,占據科學學習核心地位.教師不能夠單純的將科學知識點羅列出來并進行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們自主投入科學學習,重視通過小組開展合作,在學生們自我學習自我探究的過程中指明學習方向.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科學課堂課堂的主角,自主進行實驗研究,但是教師也是科學課堂中不能缺少的存在.
首先,在科學小組討論過程中,有些學生參與討論的意愿較低不善于合作,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參與討論或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有可能是羞于表達.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幫助學生們面對這些問題并幫助解決,了解學生不愿意參與科學小組的原因,并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將自己的對于實驗的想法大膽表達出來,積極地參與大家的學習交流和討論,幫助學生融入小組的學習過程.
其次,在一些小組合作學習時可能會在討論過程中出現意見分歧,甚至出現發生爭論僵持不下的狀況,這嚴重影響了合作學習的進度時,教師要及時發揮調節作用并維持小組秩序.傾聽學生們的發言來發現討論中的矛盾點,從雙方想法和結論找到意見相悖的原因,引導學生們進行換位思考,使學生們互相完善想法,以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共同向實驗的真理邁進.小組合作學習使得學生和教師,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角色發生了轉變,學生變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角,通過挖掘自身的好奇心,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來收獲課堂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使科學課堂的生命活力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煥發.
參考文獻:
[1]徐光鑫.農村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181.
[2]李貞財.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7):231.
[3]宋大慶.小組合作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8(21):15-16.
[4]陳昭惠.論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31):63.
[5]朱傳蘇.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160-161.
[6]付啟甲,徐夢偉.高中物理小組探究學習教學模式的優化[J].湖南高中物理,2017,32(01):26-27.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