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1 高校舞蹈形體訓練技巧與注意事項
1.1 舞蹈形體訓練技巧
練習舞蹈技巧對身體協調性具有一定要求,而通過教師的訓練,學生可以進一步認知舞蹈知識內容,并且熟練掌握舞蹈的相關技巧,創造出更為優秀的作品。
在舞蹈形體訓練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舞蹈形體訓練的技巧,對其形體進行優化與改善。形體訓練課程主要包括四項內容,分別是坐姿訓練、行走訓練、行為舉止、站立姿態,在練習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訓練學生的行為舉止時,可以組織開展伸展運動,使其充分舒展肌肉,防止出現拉傷韌帶的問題。第二,在訓練腿部和腰部時,可以使用壓腿、下蹲、踢腿等方式,增強學生身體的靈活性,以及強化動作的力量,使其做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動作。第三,在訓練站立姿態時,教師需要重點講解注意事項,其中包括離把和扶把的姿態訓練,確保養成正確的站立姿態,在訓練過程中,若是發現學生的姿勢不夠規范,需要及時糾正所犯的錯誤,并且反復演示正確的姿勢,使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調整自身的體態與姿態,進行科學地練習。第四,在訓練坐姿時,學生需要進行壓腿與抬腿等訓練,準確掌握身體的上部,增強對肌肉的表現力與感受力,保持正確的坐姿,從而滿足舞蹈的基本標準。第五,在訓練行走姿勢時,需要按照藝術體操的標準進行訓練,對學生走路姿勢進行嚴格要求,使其增強身體協調性,為練習舞蹈技巧提供基礎。
1.2 舞蹈形體訓練的注意事項
在形體訓練過程中,由于運動量較大,增加了受傷的概率,因此,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事先做好保護措施,防止出現受傷的情況,為順利開展形體訓練課程提供保障,構建高效的形體訓練課堂。教師在訓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開始形體訓練前,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熱身運動,確保每個人都可以充分伸展筋骨,防止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第二,需要統一學生的穿著,作為舞者需要有專門的舞蹈鞋和舞蹈服,或者是舒適的運動鞋與運動服,有利于做出各種技巧性動作。同時,學生的身上禁止佩戴首飾,防止在訓練形體過程中出現拉傷的情況。第三,需要檢查訓練的場地,全面清除可能會危害學生安全的物品,為形體訓練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安靜,仔細傾聽教師的講解,以及觀看演示的動作,創造適合學習的氛圍,提高教學效果。第四,在講解器械使用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講解安全使用的技巧,之后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答疑解惑。第五,在完成形體訓練后,學生需要合理控制飲水量,采用正確的飲水方式,為身體健康提供保障。
2 高校舞蹈形體訓練存在的細節問題
首先,缺乏動作性的訓練。舞蹈形體訓練本身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動作技巧的講解,教師需要使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優化學生的身體形態,提高其身體素質,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講解理論知識,很少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自練習,導致舞蹈知識缺乏實際應用效果。其次,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高校教學科目中,大部分舞蹈形體訓練課程并不是學生主修課程,而是屬于可選可不選,再加上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學習能力具有明顯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難度,若是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難免會打擊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制定針對性地教學方案,增強身體的靈活性與柔韌性。最后,在開展訓練課程中,部分學校按照專業的舞蹈教學標準,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規范性,由于教學難度過大,將難以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訓練的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3 加強高校舞蹈形體訓練效果的教學策略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按照適宜原則進行訓練,綜合分析學生的舞蹈學習能力與身體素質,制定適合的舞蹈教學標準,做到因材施教。學生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進行體能測試,教師通過獲得的結果,可以調整相關的訓練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使其掌握學習舞蹈的技巧。此外,教師需要分層次進行教學,制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合理控制訓練內容的難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舞蹈技巧的練習中,反復練習標準動作,從中體會舞蹈的魅力。
其次,教師需要綜合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專業特征,及時調整訓練內容,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加強素質教育。同時,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將當下流行的舞蹈內容添加到教學中,使其充分調動學習舞蹈的熱情,可以在日后的訓練中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平等對話的形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舞蹈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效舞蹈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刻認知舞蹈訓練技巧,注重細節教育,使學生熟練掌握舞蹈知識,通過不斷地進行實踐練習,掌握正確的舞蹈技巧。同時,通過形體舞蹈訓練,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氣質,從內到外散發著文明和端莊的氣息,而且還可以保持身形筆挺,數量良好的外在形象,為日后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