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萍
摘 要: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這些要求必須落實到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之中。2003年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導了十余年的課程改革實踐,面對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生的巨大變化,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確保新課程的修訂達到預期的目標,修訂工作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嚴謹的科學論證;堅持緊跟時代要求;堅持繼續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核心素養
黨的十九大后,在之前修訂的基礎上結合各學科性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之中。充實強化了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數學等課程中要求學生學習了解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內容,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創新設計能力。在有關課標中還體現健康中國建設要求,對課標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也根據十九大報告做了規范。對比舊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有如下變化。
一、由“雙基”轉變為“四基”
(一)對“雙基”的認識
2003年印發的課程標準試驗稿中提出“雙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主張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普通中學教學內容核心的課程理論,即為”雙基論”。這種課程理論植根于中國大地,對我國當代的課程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往往將”雙基”理解為基礎的知識點和基礎的解題能力,多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針對公式和定理進行簡單的機械的練習.為了取得考試的高分,題海戰術是多年來常用的提分方法.日積月累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甚至厭惡數學,忽略數學的應用性.其實這一現象是部分教師對“雙基”較為狹隘的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對“雙基”的理解應當有一正確的全新的認識。不僅僅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當包括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探索精神、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A是多重要素有機的結合,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本素養,不單純是知識和技能。
(二)對“四基”的認識
新課標中“四基”在原有“雙基”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是指對數學及其對象、數學概念和數學結構以及數學方法的本質認識。而數學的基本思想,主要有數學抽象的思想、數學推理的思想、數學模型的思想、數學審美的思想。人類從客觀世界中得到書寫的概念和法則是通過數學抽象,通過推理進一步得到大量的結論。通過數學模型,把數學應用到客觀世界,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促進了數學科學的發展。通過數學的審美感受數學的簡潔性、和諧性、統一性、奇異性、對稱性。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是數學知識的一部分,屬于學生主觀性數學知識的范疇。是學生經歷過數學活動之后留下來的經驗、感受、體驗和感悟。數學活動經驗有個體性、實踐性、多樣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三)由“雙基”轉變為“四基”的意義
由“雙基”轉變為“四基”更好的有助于培養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體現,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在數學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半p基”更偏重與結果,而“四基”則更注重過程與結果的結合。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的能力。
二、對“四能”的認識
“四能”即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往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數學問題的發現通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跳過了學生自主思考、自己發現問題的環節,而且這些問題大多局限于課本,那些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很難被發現和提出。久而久之學生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抽象能力得不到鍛煉,因此很難有創新的意識很能力。新課表將培養“四能”作為教學目標。在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不斷提高實踐能力,提升創新意識;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
數學的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這些數學學科素養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融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數學抽象主要表現為獲得數學概念和規則,提出數學命題和模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從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則是探索和表述論證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數學建模則是對現實世界的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素養。這一過程則需要學生具有上面提到的四種能力即發現提出問題,建立和求解模型,檢驗和完善模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數學模型在科學、社會、工程技術諸多領域的作用,提升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改變是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功能。 因此要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的變化,根據課程目標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才能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18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