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浩冰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悄然來臨,通信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日益發達,信息化技術早已經進入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伴隨著高新信息技術的日趨發展和成熟,企業管理模式也隨之轉變,逐漸將信息化技術和手段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當中,并深入應用到企業管理理念之中[3]。變化和進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生存在高速的更新迭代中,想要持久、穩健、長遠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和求變,而企業管理的實現信息化的必要前提,因此,企業管理創新勢在必行。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企業;管理創新
一、信息化時代的有關內容
(一)信息化與企業管理基本概念
信息化是從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誕生而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同于信息革命。信息化是以現代網絡技術為支撐,并對所有需要研究的對象進行處理、計算、匯總、整理,供特定人群使用的一種高新技術。從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信息化便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主要代表,以信息技術為主,以開創和創造知識和工具為重點。
而企業管理便是對企業的資金、資源、人才進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和利用。企業管理創新便是對企業中的人事安排、組織框架、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決策機制等一系列的制度進行二次創新的改革。
(二)信息化時代特征
1.智能化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技術生產早以及成為一個主要的生產形式,利用先進知識以高新技術和手段對某一特定對象進行二次改造和創新,而且知識早已經成為了創造財富、更新工具的寶貴資源之一。
2.電子化
從最起初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逐漸替代了人力勞動,再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氣的誕生,而在信息化時代,從傳統的人力勞作和機械化生產,兩者早已經被互聯網和光電的運用所替換。人類在辛勤勞作和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將不再以工業機械化操作作為主要的生產方式,而逐漸強調以信息科技手段作為財富創造的發展方式,不斷創新和創造信息化產品,并注重高效、省力、短時間內的“柔性生產”。
以下了解信息化產品的信息渠道(來源:搜狗數據)網絡搜索:IT產品73%,網絡產品:74%;專業網絡:IT產品52%,網絡產品:53%;同行企業或朋友介紹:IT產品46%,網絡產品44%;廠商渠道商:IT產品32%,網絡產品30%;宣傳科資料:IT產品26%,網絡產品24%;平面媒體:IT產品20%,網絡產品22%;戶外媒體:IT產品16%,網絡產品16%;電視廣告:IT產品12%,網絡產品11%;電話營銷:IT產品11%,網絡產品10%;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時代下,通過科學技術的應用誕生了各類各式的信息化產品,且了解信息化產品的信息渠道也是多種多樣。大多數都是通過網絡、網站和企業介紹得知,其中通過網絡搜索了解網絡產品占據74%。這足以說明,在信息時代下其互聯網的誕生,對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了重大變革。
3.全球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科技手段的日趨成熟,已經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逐漸淡化時空的界限性。信息化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從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發展進程。
在當今的世界,信息化技術逐漸成為衡量各國綜合國力的主要指標之一,并逐漸朝向現代化、智能化、科技化等方向發展。根據收集的數據了解,全球信息化發展總指數最高的是美國,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信息化發展總指數為70,位居世界第25名。而信息化發展水平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各國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水平,可以說,誰具備著最先進、最高級的信息化技術和高水平信息發展程度,誰就具有著一定的國際話語權,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4.非群體化
信息的共享,早已經普及全球各地。這促使人們的生活更具個性化,同時也促進了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技術交流。除此之外,在整個國家、社會、群體進行信息交換和共享的同時,個體與個體之間也在進行著信息交換和共享,這逐漸成為世界的主流。
二、基于信息化時代,企業管理創新途徑
(一)企業管理觀念創新
思想是指導行動的基礎,管理觀念便是企業在進行運營管理的一種指導思想。管理觀念的創新,要求企業必須在原先有的思維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縱橫向的思維的創新,并且不斷發散、開放思維訓練。綜合企業現有的管理手段、管理技術和知識技能等,對傳統的管理理論和運營方式進行徹底的創新和改進,樹立“信息至上“的管理觀念。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要求企業的管理理念必須具備基本的自我調整、掌握和靈活的應變能力,能夠在穩定企業內部的狀態下,適應外界瞬息萬變的環境。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靈活地對自身管理理念進行合理的調整。
(二)企業管理方式創新
1.注重信息化發展
信息化的全球各個企業不斷加強管理創新的基礎和主要前提。企業只有不斷緊隨國際信息化發展潮流,強化自身信息化建設,才能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發展能力,也能夠高效、合理整合各個資源,從而提升企業自身的生產、運營、管理效率。
2.和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結合
和諧管理指的是組織系統能夠有里及表的和諧、協同的一種管理方式。而柔性管理從員工的心理層面和行為方式上著手,對其內心狀況和行為習慣進行充分的研究,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非強制性方法對職工進行強化管理,致使其從內心上順從,并將組織意識自覺的轉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
3.注重組織操作的虛擬化
信息化時代,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和要求。即在打破時間、空間極限、部門層次的基礎上,加強企業內部和外界組織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最大程度化發揮群體的相互協作優勢,以此在迅速發展的國際形勢、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占據有利地位。而企業的決策人員必須立足企業內部的資源、資金狀況上,充分運用外界的力量,仔細觀察外界形勢變化特征,將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高效整與處置,實現虛擬化運作,以此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管理制度創新
在建設企業信息化的具體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管理的基本原則,立足企業情形和自身需要及其特點,對原有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將所搜集到的信息、資料全部存入企業內部公用知識數據庫,建立信息資源網,并對信息進行實時檢測,包括信息預測網、網控信息網、人力資源檔案、咨詢服務網等。不僅如此,這些數據庫和資源網從軟件和硬件上不斷更新、更換、補充和修改。
(四)企業組織結構創新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企業必須做好組織結構創新的工作。在對網絡、計算機等信息傳輸硬件做好完整的配備措施的同時,應當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進傳統的信息交流方式,從企業內外部有效的提升其信息溝通的效率,進一步推動整個企業組織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實現組織結構的創新。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創新:
1.強化信息交流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企業若想立足于市場不倒,就需要企業職工的合同協作。傳統的信息溝通途徑,往往是電話通信、電報、文件下發、會議、批復和印章等方式,而這些方式方法早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于信息的確切需求。因此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運營和管控能力,建立一體化的自動辦公系統,在內部建立局域網,充分利用會議管理、信息管理、電子公共系統等軟件,高效實現企業內部的資源共享,以此來不斷提升信息交換和互動的效率。
2.財務組織創新
財務組織掌握著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具體資金多少,為了預防資金流失、財務報表錯誤等情況,企業應當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減少不必要的會計記賬工作,節約成本。在購、存、銷等相關軟件的協助下,聘請高素質、高水平的財務人員對本企業的資金、存貨、銷售賬目、應對款和應收款進行科學化的管控。保證財務組織能夠為企業決策層提供更加精準、及時、有效的財務信息,幫助高層做出準確的決策。
三、結束語
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對企業的創新管理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企業應當根據實施信息化層次來不斷調整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組織結構,對內部人員進行思想和行為變革??傊畔⒒瘯r代的到來對企業既是調整也是發展機遇,只有不斷創新和變化的企業才能在國際上、市場上立足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胡澤林.基于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分析[J]. 理財:經論版,2019(2):69-70.
[2]李琳琳,鞏慧芳.信息化時代企業管理的創新思考[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00(001):55-56.
[3]張靜.論信息化時代下的企業管理創新[J].企業文化旬刊,2014(9).
[4]董雷.談信息化時代企業管理創新[J].決策探索(下),2010(05):58-59.
[5]胡曉瑞,靳文欣.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企業導報,2010(22):55-56.
[6]李榮華.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廣東科技,2003(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