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青年體育教師肩負體育發展重任,當前,高校青年體育教師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限制了他們的進一步發展。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高校體育教學經驗,分析了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現狀,并提出一系列優化路徑,以期為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現狀;路徑
1.前言
高等教育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為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而高等教育的發展則離不開教師的發展。高校青年體育教師作為教師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我國高校教師總數的62%,由于家庭背景、素質和專業背景的不同,這些教師面臨著科研、職業壓力,高校青年體育教師面臨著嚴峻的成長問題。
2.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現狀分析
基礎條件薄弱,科研道路艱難:體育教師普遍文化背景薄弱,科研基礎不扎實,其辯證思維、邏輯分析、讀寫、總結、歸納、推理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這是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大障礙,在科研經驗不足、知名度低的不利環境下,他們幾乎不可能在科研領域中從聲譽上占據一席之地。
體育教學責任心不強: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缺乏較強的教學能力,在體育教學中缺乏責任感,大多數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明確,對自身的專業發展不夠重視,相當多的年輕體育教師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職責,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他們對學生體育實踐漠不關心,對自由散漫學生的批判性教育較少。
生活壓力較大: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收入屬于社會中下階層,收入很低,經濟困難,特別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正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生活壓力包括經濟壓力、生活與工作的沖突、買房、結婚、生子和養家等等,巨大生活的壓力引起該群體焦慮、抑郁、主觀幸福感較低和自卑,直接影響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身心健康水平。
制度保障和激勵機制不足:基于學科性質和工作年限等原因,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學校的相關政策傾向中處于弱勢地位。首先,優先級評價制度往往受到學科和專業的歧視,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很難獲得與其他學科平等的待遇,評價指標和權重傾向于專業教師。其次,在學科申報和評價方面,許多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甚至沒有最基本的資格,如國家和省級社科基金項目申報、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一些評價條件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和資格。第三,在以職稱、學歷、專業為“優勢”的高校中,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社會地位相對較低。
競爭異常激烈:工作壓力是由工作引起的一種不愉快的、消極的情感體驗,這主要來自教師對工作環境的不滿意,高校青年體育教師面臨著專業競爭壓力、教學經驗壓力、實踐經驗壓力、科研壓力和職稱晉升壓力,又不得不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科研任務,由于缺乏教學經驗,缺乏對專業知識的深入掌握,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備課,學習知識和技能,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大學體育課程只是一門邊緣的公共必修課,并沒有引起相關部門和大學生的重視。
3.高校青年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化路徑
重視崗前培訓,提高認知水平:各高校應該重視對年輕體育教師崗前培訓,系統傳授教育學的基本知識、心理學和體育教學所需的教育政策,提高青年體育教師的認知水平,使他們建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具備從事體育教育的道德品質,切實提升體育教學能力。
突出重點,創造條件,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高校青年體育教師需主動加強文化知識學習,著力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教學科研能力和職業道德。文化素質具體包括專業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教學科研能力具體包括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和研究能力;職業道德素質具體包括專業精神、熱愛學生、正確的三觀。提高青年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途徑包括:一是開展“師徒結對”活動,發揮傳幫帶作用,即為高校青年體育教師配備老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促進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成長。二是積極參加各類教學研討會,通過教學研討會、示范課、公開課的學習和交流,積累教學經驗。第三,積極參加各級教學競賽,通過競賽和深度學習,積累經驗,有效促進自身教學技能的提高。四是創造條件,提供適當的待遇,鼓勵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培訓,拓寬知識面。作為學校應該加強青年體育教師的在職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完成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制定繼續教育計劃,制定管理措施,逐步建立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培訓體系,為實現知識更新和質量改進目標而努力。
確立體育教師在辦學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學校領導需提高他們對體育的理解,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體育素質教育,重視體育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改善體育教學條件,創造良好的環境。
優化教師隊伍,深化內部管理:深化體育教師的內部管理與體制改革,大膽引入競爭機制,實施質量控制,可以升降,并嚴格評估、優化團隊,將體育教師特別是青年體育教師打造成充滿活力的高質量的、成熟的團隊。
為晉升提供良好的條件:在青年體育教師的職稱評審中,特別是在高級職位的評審時,高校應該打破按資歷排名的想法,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積極申報高級職稱,促進學術梯隊的形成,盡快解決青年體育教師的學術年齡差距問題,營造良好的晉升氛圍,并逐步落實、協助和引導,為青年體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綜上所述: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各高校體育教學部的比例越來越大,其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直接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然而,各高校的青年體育教師目前普遍存在基礎體育技能薄弱、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科研能力薄弱、責任感缺失等問題,因此,在培養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過程中,需針對困難和原因,采取相應的優化路徑,從而促進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建軍.知識與行動: 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實現路徑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余帆.天津市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現狀調查及培養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3]劉武軍.四川省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生存狀態的多維度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作者簡介:賈易臻(1985-),男,陜西西安人,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