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卓偉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的挑戰,作為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手段,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教學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不當,導致語文教學的質量水平得不到改善,致使語文教學陷入了困境,因此,我們要結合語文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探索高效的教學途徑和教學策略,讓語文教學從現狀中走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動力,發揮語文教學的教育價值。
一、課前精心備課,做好課前預習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組織者、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想要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要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和了解,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那里,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需要我們教師精心備課,研讀教材,預設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出有價值的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此外,大膽取舍教學內容,豐富語文教學信息。在現行的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每篇課文都蘊含了豐富的學習信息,但是語文課時畢竟有限,教師不可能對每一篇文章都逐字逐句的進行分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的取舍,舍去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掌握的內容,舍去與教學主題無關的內容,教師要緊緊抓住統攝全文的要素實施教學,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閱讀課文,并能夠舉一反三的推及全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效率。古語有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尤其是一篇新課文,更加需要學生的反復誦讀。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我們可以采用“五遍讀書法”實施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一遍:通過查閱字詞典的方式解決生字生詞問題,將課文讀正確;第二遍:將課文讀流暢;第三遍:要讀的有感情;第四遍:邊讀邊列出提綱;第五遍:邊讀邊做筆記。如果學生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預習工作,就可以在課堂上將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到最大。
二、注重趣味引導,提高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將學生的興趣培養放在首要位置,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動力,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這樣才能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因此,我們要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上著手,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買櫝還珠》的時候,在導入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以互動的方式提問學生:“同學們,如果讓你選擇,你們會選擇‘珍珠’還是‘漂亮盒子’?”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道:“珍珠。”這樣一來,學生的熱情就會被調動起來,再順勢導入《買櫝還珠》這節課的內容,這樣一來,不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保障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寓意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三、插上想象翅膀,培養創新思維
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年齡,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學生想象思維,在朗讀朗誦過程中,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想象文章描繪的畫面,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狼和小羊》時,先讓學生通讀幾遍課文,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狼和小羊》的錄像,并定格在狼撲向小羊的一瞬間,讓同學們自由大膽想象故事的結局,學生們在好奇心的推動下,積極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自己的想象思維,“編織”自己喜歡的結局。最后同學們暢所欲言,展示自己想象的成果,在氣氛的帶動下,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同學們想象的內容也不盡相同,甚至有的學生的答案充滿奇思妙想,讓人大開眼界,例如有的學生想象小羊向狼下跪求狼能放過它;有的學生則想象羊很強壯,一拳就將狼打趴下了;還有的學生想象羊跑的很快,一會的功夫就將狼甩在了后面,總之一個個奇思妙想的結局,讓人大開眼界,不得不讓人感嘆學生們的想象力豐富,最后教師還可以把學生想象的結局制作成影像作品,向同學們展示,讓大家互評,當同學們見到自己的作品出現在屏幕上并得到大家的掌聲和好評,會產生成就感自豪感,激發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但豐富了知識還培養了想象力,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養成主動思考發揮想象思維的習慣,培養想象思考的主動意識。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并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給與肯定,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培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習慣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學生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不喜歡發言,學習不主動,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上課聽講不認真等等,這些都是阻礙學生進步的障礙,例如,在教學《讀書真快樂》這節課的時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主設計活動方案,分配活動角色,有秩序的進行小組活動,但是有一些同學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不能配合其他小組成員開展活動,致使小組活動沒有順利的進行。為此,我們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習的效率。另外,我們要知道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我們循序漸進,而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們教師要有耐心的引導學生,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出必行,兌現自己的承諾,另一方面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教師每天可以練一張毛筆字和一張鋼筆字,然后將其粘貼到墻壁上讓學生欣賞,激勵學生養成每天堅持練習書法的良好習慣,教師的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必定會受其影響,逐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過程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需要廣大語文老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進一步的探索研究,從而永葆語文教學的活力,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小紅.如何構建和諧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
[3]楊天榮.簡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5,(31).
[4]孫婷.多讀·會讀·巧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7).
[5]王曉輝.淺談培養小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J].吉林教育.2010,(22).
(重慶兩江新區翠云小學校?4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