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出現了普遍需要的必然趨勢,分析與引入了“建模虛擬體驗、人機信息互動的人性化設計、藏品的多元化管理等”應用方式與創新。
關鍵詞:新媒體;博物館展示設計;虛擬技術;人機交互
大信息時代的到來與公眾重視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程度日益高漲,作為傳統文化遺跡的最為集中體現的博物館,通過只能是設計的形式引入時代特征的新媒體。
一、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簡要概述
1、新媒體的定義與淵源
新媒體的定義并非一種是新的技術與設備,而是一種數據與信息互動交流的傳播媒介、是一種信息傳遞環境。新媒體又稱“第五媒體”、“網絡媒體”。而“信息網絡、報紙雜志、廣播聲樂、網絡與影視、廣告等具有傳遞信息的媒介形式”則就是新媒體產生與發展的源頭與基礎。
2、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作用
新媒體對藏品的表觀進行三維的虛擬模型重現,運用影音圖像等方式營造出獨特的全息投影空間環境,與參觀者進行視聽刺激上的交流與互動。取代了紙質信息媒介的聲、動態影音、投影等因素,同樣也會受到游覽者的關注與互動,而不是單純的漫無目的進行觀賞。
二、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必然趨勢
1、智能信息時代發展的背景
國務院在政策例行會上提出4G網絡已基本全覆蓋、5G時代正在先鋒城市鋪開。另外,國務院逐步公布了《博物館條例》等諸多規章制度,使得博物館的管理逐步走向法治化與制度化的軌道。
3D立體投影、虛擬網絡引擎等技術的不斷涌現,為博物館展示設計提供了強大的科學技術基礎與硬件支撐。
2、大眾文化傳播的訴求
風格與文化各異的各地博物館與藝術館等國家文化機構,是人們去豐富自身與提升自身的途徑之一。新將文物用更加生動活潑的新媒體展示方式為大眾呈現。博物館中運用新媒體,有利益文化與大眾的交流,對人類文明與傳承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特征分析
1、人機互動性
傳統的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往往出于藏品安全與保存而考慮,在展廳周圍設置了玻璃隔離層、封條隔離等措施。新媒體通過音像、圖影、光影等效果,優化參觀者的聽覺、視覺、感覺等生理與心理因素。3D全息投影技術的運用可以較大的增強參觀者的視覺體驗,新媒體的展示模式更加親民、更加能激發參觀者對歷史文化的向往與追求。
2、全息展示性
當下的博物館展示設計中,新媒體應用于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動畫式的展品講解與掃描二維碼獲取展品的全面信息等諸多全息性的展示形式逐漸受到了大眾的關注。例如,虛擬展廳、虛擬博物館、博物館館藏網絡交互等新型手段,彌補了傳統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展示方式單調與局限性,使大眾通過網絡終端就能欣賞與學習到藏品的歷史文化與信息知識。
3、數據知識性
①現如今,在新媒體的影響下,當前最為全面精確的信息處理平臺是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藏品的澤源整合與虛擬展示相結合的博物館官方網站,主要包括博物館的基本公開信息,展覽品的信息簡介,以及圖文與視頻影像等資料,人們運用搜索引擎很容易便會搜索到相關展品的知識介紹與收藏館信息,這種信息實時共享的模式為參觀者與公眾提供了較為詳細的知識庫。
四、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形式
1、虛擬建模技術與虛擬展示
文物因為材質方面的原因,由于年代的久遠,未挖掘之前就長期處于地下積土封閉的環境。“三維立體建模技術”的出現,就是為了對文物的表觀痕跡進行掃描,然后運用虛擬技術將文物的外貌甚至歲月的痕跡完美的復制出來。這樣不僅能給參觀者帶來生理與心理上的沖擊,同樣也會給與枯燥的瀏覽之旅添加生動的色彩。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藝術史上的一瑰寶,由于其篇幅的巨大與紙質材料的特殊性,不能夠輕便的移動與大眾觀賞。新媒體的出現就打破了這個局面,博物館方面講整幅圖畫進行精細的拍攝,制作成動態的音頻,將這些圖片用大幅的熒幕展示,使得文化不在受到時空與地點上的拘束,與人們進行互動與交流。移動手機與電腦的普及,這些在藏品文化的傳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人機信息互動
大眾對展示物品的印象通常停留在觀賞的模式,而人機信息互動這種形式,則是利用設備與影像技術等新媒體手段向人們傳輸文物的審美與魅力,使人們能夠發揮自身的自主能動性。
北京博物館針對這一問題,利用虛擬技術將早已設計好的虛擬空間進行展示這些文物。數字博物館通過信息處理手段將實體的博物館演變成網絡虛擬的形態,使得音頻、圖片、3DVR立體視覺等各種手段使參觀者用新的方式與文物進行互動。例如,百度博物館計劃在近年建設處以文字、音頻、圖片、立體模型等形式來建立統籌的網絡博物館。
五、新媒體應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思考及創新
虛擬互動與社會人文的接軌中,最重要的是人人互動、人物互動。參觀者往往希望欣賞到生動、信息全面、富有年代故事的文物。現今的新媒體平臺可分為微信公眾號平臺與微博公眾號平臺等形式,利用這些平臺可以向大眾推送各種博物館的動態,人們也樂意再平臺商對博物館的服務與建設等服務提出意見或討論相關的文物及發表自己對文物的獨特見解與疑問。
其次,實現現實社會與虛擬媒體的接軌,不可或缺的是利用這些互動平臺的媒介。重要是許多博物館認為以為的添進新的媒體技術與新的設備就能增加博物館參觀人數,卻忽略了及其重要的一點,諸多博物館都在引進新媒體,人們一時間很難去區分復雜的信息,豐富的信息會使人們產生厭倦與迷失感。
結語
隨著5G型技術的不斷開發與眾多概念設計的提出,信息傳播的手段也會越加豐富起來,由于新媒體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國的運用與探索的時間較短,其案例經驗與研究過程尚不算豐富,因此還需要學者與公眾們繼續的探索與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張若怡《新媒體在博物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以弘博網為例》[A].西北大學,2018.12.03
[2]左亞《試論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所面臨的挑戰》[A].東華大學,2019.04.03
[3]胡芳、劉哲、莊智一《新媒體與博物館發展》[A].上海科技館,2014.09.01
[4]王穎《博物館新媒體勢不可擋》[D].上海工藝設計學院,2012.03.05
[5]張云峰《新媒體博物館展示設計的研究》[A].齊魯工業大學,2016.06.03
[6]朱利《新媒體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分析》[J]2017.01
[7]邵晨卉《新媒體于博物館展示設計》[D].浙江大學,2010
注釋:
①引入:張若怡 《新媒體在博物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以弘博網為例》[A].西北大學,2018.12.03
基金項目: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編號:S201910920080。
作者簡介:黃平輝(1998.08-),男,漢族,籍貫:河南省濮陽市,工作單位:湖北理工學院,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湖北理工學院 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系?湖北省黃石市?43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