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蓉 陽建中
摘要:課堂作為開展教育活動的主陣地,是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媒介。無論育人作用還是專業知識,均是借助課堂進行且實現的。本文以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基本特點入手,分析了高校教師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專業教師需要強化德育意識、提高個體綜合素養,專業教師深化思政理論學習、加強思政教育能力等構建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立德樹人
高校的課程思政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教育部2020年3號文再次對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目標和重點,提出要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對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政的融合提出建議要求,對課程思政的保障和評價激勵進行說明。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和指示,不論什么專業、哪門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每個專業有每個專業的課程特點,任課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課程特點,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入細致地開展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為黨和國家培養政治上過硬、專業上合格的人才。
一、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基本特點
(一)融合性
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之一便是融合性,其注重各個主體、各類知識以及各要素之間的充分融合。眾所周知,思政教育資源和思政元素蘊藏在各個專業課程當中,與各個專業課程相關內容及知識密切相連。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所適用的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以及實踐課程等,把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充分結合,所以具有明顯的融合性。高校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涉及相關知識講解時,應重視課程教學所蘊藏價值的正確引領。比如,高校文史類課程專業知識與思政課教育內容關聯較深,可以更為便利地發掘審美情趣、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養等思政教育元素,并且能夠有效運用馬克思理論觀點客觀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大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潛隱性
一般來說,課程思政教育模式所注重的是隱性思政教育,諸多學者和專家對于隱性思政教育進行了概念界定,即在專門思政教育工作以外的社會性實踐活動中所進行的,也不被學生著重關注的思政教育種類。而與隱性和潛在性相對的便是顯性,普遍出現在高校專業課程當中,屬于顯性課程,教育形式亦普遍具有顯性特點。思政課程作為經典的顯性課程,呈現于教育形式與教育資源層面。換言之,傳統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托于專業教師顯性的注入式教學,注重顯性教育。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系統開展培訓學習,解決教師方面的問題教育工作者必須自己首先受到教育,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育的質量和方向。課程思政不單是對學生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對于教師本身也提出了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負起責任。要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些要求其實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標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一名教師,不是知識多、能力強就能做好一名教師,教師承擔著神圣使命,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教育工作者要堅持自身的“四個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但現實情況是,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參差不齊,對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訓教育就顯得緊迫重要。學校領導必須提高思想站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教育工作者加強培訓學習,通過集中學習、主題研討、實踐教學、在線學習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像重視業務培訓一樣,使這種政治學習培訓常態化,營造課程思政的氛圍,提高他們對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提高他們課程思政教育水平,提高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警惕性,提高斗爭的能力和本領。
(二)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要遵循標準教育部2020年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對課程思政中的很多問題進行了規范和說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個綱領性文件明確指出了課程思政應該圍繞哪些內容開展。專業課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內容,尋找與專業課內容有機融入的切入點,深入探索課程思政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把課程思政作為“三教改革”的抓手,推動“三教改革”向縱深發展。《綱要》中提出的課程思政內容非常豐富,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理解這些內容,然后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只有指導思想明確,認識重視到位,才能夠開展課程思政方面的創新實踐,無論是在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還是教學環節、教學案例、教學方法手段的設計上,都可以融入課程思政。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不僅不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反而會很好地促進教學,做好了學生的思想工作,學生的學習目標會更加明確,動力會更強,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才能得到貫徹落實。不少學校和教師也進行了很多積極的嘗試,在很多教學大賽中也對課程思政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都釋放出一個信號,要努力讓課程思政成為常態,成為課堂教學行動自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達到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新境界,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讓教育更好地擔負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結語綜上所述,課程思政教育模式是新時代高等院校育人工作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成功開展課程思政能夠促進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與建設,有助于建設教育強國。而課程思政亦屬于系統化建設工作,要求各個教育部門與高等院校加強頂層設計,融合時代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塑造專業示范課程,并強化專業教師的德育意識,鼓勵其積極學習與掌握思政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實施課程思政教育。
北部灣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535011
北部灣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53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