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不僅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也帶來了各種嚴峻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包含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覆蓋層次十分廣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國必須在推進國民經濟的過程當中,加快信息化建設,深化對外開放,才能迎接新的挑戰,有效地避免風險。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開放
一、經濟全球化的概念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聯系緊密,逐漸成為一個經濟整體。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之下,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自由,無論是在人才、技術,還是資本方面各個國家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實現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經濟全球化可以視作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無論是技術、通訊、市場、經濟,越來越具備全球化的特征。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的程度逐漸提升,各個國家的經濟也在各種規則上趨向一致。同時,在國際的經濟協調機制方面得到了不斷地強化,多邊地區的組織對世界趨向一致。在國際的經濟協調機制方面得到了不斷地強化,多邊地區的組織對世界經濟有著越來越強的約束作用。總而言之,經濟全球化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下,利用先進化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的生產手段,以發達國家為引導,以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通過各個國家之間的要素流動,實現合理的分工和協作,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1]。
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為中國經濟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才、知識、物質、資本實現了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給中國帶來更多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機會,中國可以在此過程當中學習和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管理理論和管理經驗,依據我國實際的發展狀況和中國的國情對理論進行創新和改革。不僅如此,我國憑藉著巨大的市場成為了世界各國發達國家的主要投資國之一,我國可以通過這次機會積極的利用外資來提高我國國際經濟的地位。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我國還有利于擴大對外的貿易。最近幾年來,對外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產品不斷地銷向國外,不僅拓寬了中國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也使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有利于加快我國的工業化建設,提升我國企業的產品結構,使中國能夠快速的進入到世界經濟體系當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提供的各種資源和機遇,及時調整我國在產業發展當中的不足,將技術轉向為生產,加快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同時,我國在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當中,也有利于發揮我國的潛在優勢,進一步拓寬中國在國外的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給中國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和國際競爭的機會,中國在發揮自身優勢的過程當中,不僅提升了我國產品生產的資源配置效率,更有效地提升了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二)對中國經濟主權的影響
我國在處理國際事務當中奉行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各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其中經濟主權指的是國家對于領土內一切經濟資源有著永久的主權,對外國投資者和活動有監督權和管理權,以及國家有權對國內的外國資產實施國有化或征收的措施。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之下,不僅僅是中國,各個國家的經濟主權獨立性正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目前,經濟霸權的現象正在逐步抬頭,身處在如此激烈的全球化,經濟環境當中,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之一,必然會受到經濟霸權的嚴重影響。
(三)增強了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當中,資金、技術、人才的自由流動給發達國家帶來了更多的發展便利,而諸如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此過程當中并不占有絕對的優勢。全球化的分工體系,使得諸多發展中國家成為了發達國家的加工市場,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廣闊的自然資源,不斷地獲取更多利益,生產更多的產品,使得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分工體系當中不能占據絕對的優勢,長期生產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即使能夠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但是這種產品的發展空間不廣闊,導致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同時,發展中國家在中國生產產品的過程當中,也將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我國,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對我國的國家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正是由于中國對發達國家有較高的依賴性,才導致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當中,只能做無條件的接受者,而不是產業的引導者[2]。
三、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
(一)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背景之下,信息全球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信息全球化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全球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最根本的力量,特別是以互聯網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全世界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讓全球的資源緊密結合,極大的提升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效率,縮短了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距離,使人類社會逐漸成為一個緊密的經濟整體。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之下,我國要想積極主動地抓住發展的機遇,充分利用發展資源,就必須要加快建設我國的信息化進程,促進國家的進步。在各個國家相互競爭環境之下,中國必須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抓住信息全球化進程,主動迎接來自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二)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個國家的經濟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其中,只要有一個國家出現經濟上的失衡,就會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狀態,甚至會對世界各國人民造成嚴重的危害。但是,各個國家的政策體制經濟制度都有所不同,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實現國際間的協調是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中國在此環境當中必須要堅持對外開放,才能真正的成為世界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全面開放并不意味著無條件的開放,而是要依據我國自身的發展狀況和發展實情做出有利于世界各國和中國發展的開放措施。中國的產品面臨著優化升級和更新換代,我國必須要依據國際上制定的經濟規則來制定經濟政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的企業在世界市場當中也發揮了重大的貢獻,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之下做出了不少的貢獻。要想在新時期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更大程度的促進我國的發展優勢,就必須要在企業和產品方面進行改革,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地參與到全球化的體系當中,以現代化科學技術為指導,推動我國的信息工業化建設和計算機技術建設,不斷吸收和借鑒國外的優秀資源,擴大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3]。
(三)提高經濟創新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不僅依賴著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更是以人才為中心的發展。所以中國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要積極的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努力提高經濟的創新能力,加快科學技術和人才的培養,使人力資源在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中保持持續不斷地競爭優勢。中國的科學技術在長期發展以來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要想在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要突破傳統的發展理念,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投入大量的成本,努力發揮我國的豐富自然資源的優勢,以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為目標,提高我國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能力。實施科技人才培養計劃,使人才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創新。
(四)完善金融體系,加強金融監管
自從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出現低迷的狀態,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環境之下,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給其他國家帶來的影響之巨大,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各個國家在任何領域都面臨著金融風險,并且金融風險一旦產生,就會使全世界的經濟出現波動。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持續增加,對我國的金融市場產生了較大的擾動。自從新冠疫情肺炎爆發之后,很多國家采取刺激的措施,對我國造成了長期的負面影響。我國經濟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環境之下,中國必須要積極的應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威脅。我國金融體系內部仍然存在大量的風險,這些隱患在長時期之內并沒有得到徹底消除,無論是在監督還是管理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監管的科技水平較低,是阻礙我國金融監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國必須要加強對金融的監管,建立高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和溝通機制,促進國內國際的雙循環,提高金融監管的透明度和法制化水平,增強制度實施的有效性,提高違法的成本,促進金融監管工作的法治化進程建設。不斷提升金融監管工作中各環節的專業化水平,有效防范金融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風險,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避免風險和壟斷。
四、結語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是國際化發展中必然出現的趨勢,也是世界各國在發展當中必須重視的問題。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激烈競爭環境之下,要緊緊抓住機遇,時刻,迎接挑戰不斷地調整自身的經濟體制建設,以主動積極經濟全球化進程當中,充分利用我國的資源優勢,提高經濟創新能力,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不斷地吸收其他優秀國家的管理經驗,做到取長補短,促進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黎 .論經濟全球化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8
[2]王艷芳.小議經濟全球化對我國企業的影響[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28-28.
[3]劉菲.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淺析[J].長江叢刊,2017: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