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亮
【摘? ? 要】伴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針對小學數學的核心素質培養成為數學教學的中心問題。現有的教學方式難以從深層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那么如何能在完成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既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又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具備數學學習的核心素質,是亟待探究的一個課題。本文簡要闡述深層學習的基本內涵,分析在深層學習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核心素質培養可能遇見的困難與不足,并提出見解,為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奠定基礎,也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供對策。
【關鍵詞】深層學習視域;小學數學;核心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2-0099-02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Learning
(Yuanzhuang Liuhu Primary School, Xianyou County,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ZENG Jianliang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education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as become the central issu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from a deep level, so how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goals on the basis of completing the teaching goals, but also subtly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core qualitie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an urgent need a subject of inquiry.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deep learning,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shortcoming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mathematics core qua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learning, and proposes insight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and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The horizon of deep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re qualities
一、深層學習的概念、內涵和特點
上文提到,學生的核心素養“內核挖掘”,需要提升學生的深層學習能力,在這里就涉及一個概念:什么是深層學習?其實,廣義深層學習是相對于淺層學習而提出的,意指對學習有著內在興趣,在通曉意義的前提下,重視概念的理解能力,并且關注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對概念的整體結構有不同看法。狹義的深層學習在國際上公認度較高的,則是在機器學習技術中應用較多的人工智能學習。在計算系統中,建立階層結構支撐的人工神經網絡,實現人工智能AI,此類定義通常被用于大數據中的學習行為,被應用到教育教學領域是有失偏頗的,但是對于人工智能而言,人類具有獨特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更有著區別于AI程式化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將人工智能在學習捕捉外界知識的方法加以分析,總結出適合的方法論供人類參考。例如在語文閱讀過程中,通過文章描寫的事實中的細節,探究作者的主旨內涵,盡量深入地去解讀意義,便是具備了深層學習的初步模型。
有別于淺層學習,深層學習的特點較為明顯,一是強調個體的主動性。淺層學習
在確立了任務目標的前提下,過分追求完成任務目標,比如現今學生的應試教育體制,學生為了應對考試,有針對性地對考點進行復刻背記,知識只是短暫停留在大腦的表層,學生并沒有理解悟透知識,以后遇到相似問題依然“抓瞎”。而深層學習更側重于學習者個體對自我學習內容的理解、批判,要求學習者主動探索,不斷地自我否定,強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挖掘隱藏在表面下的深層知識。二是構建全面的認知模型。構建認知模型需要有一套參照樣本,對于淺層學習者來說,外界最好的參照樣本就是考試成績,評分評級,這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關心的就是考試的主要內容,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住考點。深層學習,在靈活記憶的基礎上,更加強調運用,待學生接受知識后將其擴展,領會知識內包含的情感體驗,從而構建出適合自身的“認知-分析-運用”三位一體的認知模型。三是綜合實踐性尤為明顯。淺層學習中,只是單一突出了具體考核點與考核標準,最多只是結合了學習內容本身的意義與記憶點,而深層學習要求學習者接受了知識本身后,加深分析,養成積極探索知識的態度,主動運用方法采集知識,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這樣不僅在知識的學習探索中有所收獲,對人格及心理能力塑造也有莫大幫助,還能增強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將來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當前,關于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六元論”,即數學交流、運算能力,數學推理,空間概念、數據分析能力、數據建模。這六項能力根據小學數學教育發展新趨勢而且提出,一定程度上遵照核心素養“超越直接傳授的知識和技能”這一定義,包含知識的認知、實踐技能運用,核心是反思性的思考與行動。這就要求教師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以下針對幾個常見問題進行探討。
(一)思想理念固化,無法明確“核心”
部分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沒有像初高中教師那般過于注重成績,但仍然是會被“成績化”打上烙印,思維固化,以提前教育等老模式為標準,過度追求進度,單純認為綜合素質強的學生就是學的快,對素養的“核心”,即實踐和綜合運用,一知半解。例如,提前將初中數學知識納入教學內容,利用教師歸納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生搬硬套給學生,殊不知在基礎未打牢之時,強行過度的灌輸填塞,到頭來只會適得其反。另外,即使有些教師能及時改變思路,但在部分學生家長看來卻屬于不務正業,生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反過來倒逼教師放棄“核心素質”,反過頭追求分數,這些都是思維固化的表現,一朝一夕并不能完全轉變。
(二)教學方法不能“因地制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的教學模式上,教師過分注重說教,沒有針對學生特點制定計劃,限制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有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因其本身因素,不能很好地理解互聯網時代的新生元素,采用老一套程序性的教學安排,沒有給予空間來讓學生思考,學生被動地聽,茫然地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就喪失了主動的習慣。
(三)缺乏階段性的總結與分析
因為國內起步較晚,且缺乏一定的理論支撐,現在的數學核心素質培養仍然處于一個論證實驗階段,并沒有完整成熟的程序和指南,需要實踐的教師定期總結,反復論證推敲,總結出一套適合的方式方法。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貫徹深度不夠,督促一下動一下,不能主動提出、改進教學方式,導致“核心素質教育”原地踏步。
三、關于小學數學核心素質培養的思考
既知困難,當思破解之法,解決現今相對固化的教學理念與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最重要的是從“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三管其下。小學學生來處于生理發育的“黃金時期”,對新事物接受程度較高,思想能力、性格態度的塑造上相比其他教育年齡階段更加重要,是培養“數學核心素質”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破舊迎新,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建立新的教學方法。此外,數學作為理工類基礎學科,其本身不像文學類學科吸引力強,注重感性思維,而是具有抽象和邏輯性。如果教師不加以正確引導,極易發生偏科,厭學等問題,更別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綜合素質了。同時,因為學生年齡較小,家長在學生的家庭教育中要和教師及時溝通,讓數學思維深入學生內心,激發潛在的求知動力,督促學生盡早形成適合自己的核心素質。
四、結語
總而言之,深層學習下的小學數學核心素質培養具有個體化、模式化、綜合化的特點,相比較傳統教學的一板一眼,核心素質培養更需要創新,更具有挑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輔助與引導學生轉變方式方法,從“主動-被動型”轉變為“創新-共享型”,全身心投入,共同參與,讓學生成為一名基礎扎實,學習自主,擁有創新與自我批判能力的新時代學習者。
參考文獻:
[1]黃紅.小數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生成教學探索 [J]. 科學咨詢,2016(47).
[2]朱小蔓.將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小學教育的使命[J]. 人民教育,2015(13).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