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蔚
摘 ?要:以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為主陣地,實施“方法落地課、方法應用課、實踐活動”單元整合策略。設計“單元整合作業”——“妙筆生花”。以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著力于以整體的思想以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單元整體;閱讀;方法;實踐;思維發展;語言表達;語文素養
一、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一)時代選擇的結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量猛增,這就要求學生在大量閱讀中逐漸形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能夠將信息進行整合。這樣無論是對提高學習效率,還是對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乃至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能力的形成離不開語文課堂教學。
(二)課程改革的需要
2019年全國開始使用統編版教材,小學語文教科書不但加強了不同年段、不同冊次之間的縱向聯系,還著力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系。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煩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間的聯系,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總的指導思想。
(三)素養發展的要求
語文學科的教學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行單元整體教學,一方面可以爭取教學時間,另一方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重點問題到多篇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進行語文學習,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出開放、富有活力的課堂,使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就是以一個單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單位,從整體出發,統籌安排,以一篇或兩篇帶動整個單元以及相關文章的閱讀和教學,把講讀、自讀、練習、寫作、考察等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互相聯系的教學整體。
三、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1. 以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為主陣地,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設疑的形式引領學生主動探究,形成開放性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從單元整合的視角開展“方法落地課、方法應用課、實踐活動”單元整合策略。這里的方法落地課指單篇精講課,注重一課一得,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
3. 設計“單元整合作業”。依據統編版教材意圖,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設計各年級的片段仿寫及快樂日記的作業。
4. 以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拓展學生的深度和廣度,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可分為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學校評幾個方面進行等級評價。
通過教材單元整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再運用積累的讀書經驗進行整本書閱讀,學生廣泛閱讀,是文化的傳承;最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完成語言建構與運用,利用單元整體教學結構使閱讀教學增量提質,將課外閱讀課程化落到實處,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真正提高。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王倩倩. 淺談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J]. 讀寫算,2020(27):96+98.
[2]郭明珍.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