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軒
摘 要:公共藝術在誕生之際就與城市文化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城市文化建設是我國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尤其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礎內容。明晰公共藝術對城市文化建設的影響對于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公共藝術的內涵與特點,闡述了城市文化的內在特點,并探討了公共藝術對城市文化建設的影響。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文化;文化建設
一、公共藝術的內涵與特點
(一)公共藝術的內涵
公共藝術區別于具體的藝術流派,其本身并不具有某種特殊的藝術風格與特定的藝術形式,而是主要通過公共空間向公眾提供某種特定服務的藝術,其對藝術內容的呈現需依托于公共空間,并以共享、開放的形式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展現了城市獨特的精神面貌。在設計公共藝術的過程中,設計師應結合具體的公共空間特點,設計出符合城市審美文化的藝術作品,在視覺上突出公共藝術的主題與內容。公共空間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城市都擁有大量的公共空間,且每個城市對公共空間的構建都不盡相同。可以說,公共藝術是一個城市文化形態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其質量和水平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傳遞著城市居民對文化生活的思考與感受。現階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人們越來越注重公共藝術建設,如何根據城市文化特質打造因地制宜的公共藝術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城市建設與從前不同,不再只注重經濟的發展,而是在更多地考慮文化因素,以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城市。在這個過程中,城市文化建設的優劣與公共藝術水平的優劣有著直接的關系。
(二)公共藝術的特點
從字面上可以將公共藝術拆解成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公共性的受眾空間,另一方面則是藝術性的表達方式。首先,公共性的受眾空間這一層面要求我們明晰公共藝術的設計空間是公共空間,具有開放性、共享性、交流性等特征,設計者只有將自身的設計理念與整個城市的風貌特征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間;其次,公共藝術的受眾群體是多樣的,從工程師到文學家、藝術家,從底層勞動者到頂層領導者,從國內民眾到世界公民等都是公共藝術的受眾群體。因此,在設計公共藝術的過程中,設計者應不局限于個人想法的表達,而更要考慮不同受眾對于藝術作品與設計理念的可理解度和可接受度,選擇恰當的藝術性的表達方式進行設計。設計公共藝術作品要求設計者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底,能夠準確地把握城市的文化主題,所設計出的公共藝術作品既要表達出城市的精神風貌和時代內涵,又要注意運用藝術性的表達方式。比如設計者可以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來設計城市標語,或者結合一個城市的歷史人物來設計相關的城市雕塑。盡管公共藝術的設計方式多樣,但無論是城市標語、城市雕塑、城市廣告,還是其他的公共藝術作品都要使其內容與藝術性的表達方式相一致。
二、城市文化的內在特點
(一)開放性與創造性
城市文化區別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極強的開放性與創造性的。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開始逐漸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國進行交往。由于城市文化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多元化,城市文化的表達也應具有開放性特征。開放性具體是指公共藝術在設計上要接受各個階層人民群眾的偏好以及各個國家公民的偏好的影響與反饋,主動迎合受眾群體的多樣化的交流表達方式,以更好地促進城市文化的傳播。創造性則是指對城市文化的呈現不能局限于某種單一的形式,要根據各領域的發展情況打造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文化產品。例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城市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具有強烈的互聯網氣息。因此,要緊跟時代發展,積極地對城市文化內容進行創新,以高質量地推進城市建設。
(二)多變性與互動性
城市文化是在城市的基礎上形成的,城市的多變性與互動性也在城市文化中體現出來。多變性是指城市文化受城市地域、城市歷史以及城市發展方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城市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例如上海市是金融中心,北京市是行政中心,由于二者在城市規劃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其城市文化風格也具有較大的差異。互動性是指一個城市會與多個相鄰的城市,甚至會與世界上的同性質城市進行文化方面的交流。例如上海、香港、紐約等都屬于同性質的金融城市,這些城市就具有文化共性,會在文化建設上相互交流和學習。另外,同一個省內的各個相鄰的城市之間由于地緣相近,也會在文化上相互交流,促進彼此的發展。此外,雖然西部地區的城市與沿海地區的城市之間具有很大的文化差異,但其內部卻因為文化的互動性而存在著一些共性。
(三)高速發展與激烈競爭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而引入各行各業的人才能夠促進城市建設。在這種背景下,城市與城市之間在資源、人才等方面的競爭就顯得尤為激烈。城市的這種高速發展的特征以及激烈競爭的特性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城市文化的基本特質。落后的文化表達是不能滿足城市高速發展的需求的,因此,城市文化必須與時俱進。設計者要隨時準確地把握時代特質與城市風貌的變化,結合城市的發展水平與發展方向設計符合城市特質的城市文化。此外,城市文化的競爭也是文化軟實力的競爭,要想更好地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就必須高度重視城市文化的內容建設與特色建設。
三、公共藝術對城市文化建設的影響
(一)公共藝術能夠反映城市的時代特征
公共藝術是一種受眾群體眾多且擁有多元展示空間的藝術表達方式。高質量、高水平的公共藝術除了能夠較好地向外界展示城市的時代特征外,還承擔著宣傳時代主題的任務。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新”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由原來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公共藝術也應體現出這一特征。在過去的城市文化建設中,公共藝術很少被納入考量范圍,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公共藝術建設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公共藝術能夠反映出城市的時代特征,是一種有效的城市形象宣傳方式。
(二)公共藝術能夠傳承城市的文化特征
城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如果每座城市只是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益,那么這些城市的面貌將大同小異,缺少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特征。而公共藝術是公眾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包含的文化特征對城市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公共藝術應結合城市的特色文化,將城市文化的核心思想轉化為具體的藝術產品。如武漢自古以來就是一座英雄城市,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賦予了武漢這座城市以鮮明的文化特征,即一種具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戰斗精神和奮斗精神。這種文化特征在武漢的公共藝術表達中隨處可見,如在廣告、雕塑、裝置藝術、壁畫等各個公共藝術作品幾乎都體現了這種文化特征。只有將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特征進行融合,才能更好地表達城市的文化內涵,使得城市文化建設具有強烈的特色化表達。
(三)公共藝術能夠展現城市的歷史風貌
公共藝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展現城市的歷史風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新城區逐漸取代了舊城區,古老的城市群面臨著被取代的問題。因此,只有將城市的歷史文化和時代精神通過公共藝術作品展示出來,才能有效地保存這座城市的文化財富,才能更好地展示城市的歷史風貌。例如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有著濃厚歷史文化氣息,其隨處可見的古城墻、城樓、古巷等都是公共藝術的載體,也是西安歷史文化的體現,深刻地向人們展示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另外,俄羅斯的很多城市中也隨處可見工人階級的雕塑,其中大部分雕塑都是于某一歷史時期根據某位具有貢獻的歷史人物打造的,這也是以一種公共藝術的載體形式,展現著俄羅斯各個城市的歷史文化。
(四)公共藝術能夠促進城市文化的自覺構建
城市空間是通過公共藝術展現城市文化的有效路徑。由于城市空間種類繁多,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具有了多樣性。由于城市文化是城市歷史文化集聚沉淀的成果,公共藝術對城市文化的展現,實際上就是對豐富多彩歷史文化的展現。公共藝術一般是將歷史文化與現代元素結合起來表現不同階段的城市文化,從而實現對歷史文化的重新構建,使其表現出鮮明的現代特征。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多,城市面臨著空前的經濟壓力,構建城市文化顯得至關重要。公共藝術可以推動城市精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其承擔著重新構建城市文化的重任。實際上,公共藝術不僅要重新構建城市文化,也要重新構建城市形象。不良的城市形象會對城市文化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使得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遭受浪費。因此,公共藝術要在提升社會民眾綜合素質的基礎之上,發揮自身在構建城市文化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四、結語
公共藝術能夠反映城市的時代特征,傳承城市的文化特征以及展現城市的歷史風貌。這些積極影響都在提醒城市建設者要想提升城市的綜合實力及國際競爭力,就必須要注重對公共藝術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國際化的、富有人文特色的城市文化。
參考文獻:
[1]翁劍青.城市社會與雕塑文化:談“城市雕塑”與公共藝術的異同[J].美術觀察,2021(3):19-20.
[2]武定宇,徐暢.新時代北京城市雕塑發展路徑探析[J].美術觀察,2021(3):23-25.
[3]郭文博.城市空間媒介對話:公共藝術的藝術觀念與設計文化語境取向[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2):61-63.
[4]張明.基于符號學理論的公共藝術設計分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2):70-71.
[5]張念偉.公共藝術與城市景觀的融合[J].工業設計,2021(2):87-88.
[6]朱敏.城市廣場浮雕墻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文化產業,2021(5):144-145.
作者單位: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