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陶 吳玉龍
【摘 要】本文針對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考試采用手機測試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廣西部分高職院校參與思政課手機測試的1099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手機在線測試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很高,進而認為手機測試具有操作便捷、節約環保和統計高效等優點,手機測試使用和推廣的前景廣闊,是未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政課 手機測試 題型設計 題量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077-03
為全面了解后疫情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期末考試采用手機測試的實際情況,筆者對廣西部分高職院校參與思政課手機測試的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500份,收到有效問卷1099份,被調查的學生涵蓋了理工、農林、經管和師范等各類高職院校,覆蓋面廣,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手機測試的認可度
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10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54億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人,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9.1%。中國網民10~39歲群體占總體網民的65.1%,其中學生占比26.0%。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代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已經廣泛應用于思政課的教學,尤其是2020年2月以來,由于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高校無法按時開學,為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高校紛紛開展了網絡線上教學,客觀上推動了智能手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
自智能手機用于思政課教學以來,一些高校起初僅限于利用智能手機進行一些專題知識測試或問卷調查,例如大學生“十九大知識測試”“課后知識測試”等。早期由于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認為手機測試缺乏嚴謹性、公平性、紀律性和儀式感,故并未將其看作可以承擔思政課期末考試的重任。隨著手機考試軟件和功能的升級和完善,其規范性、公平性和嚴謹性大大提升。
調查顯示(如圖1所示),91.26%的受訪學生表示更喜歡手機在線測試,只有8%的受訪學生表示愿意進行紙質試卷測試,這個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對思政課采用手機在線測試的認可度極高。另一項調查顯示(如圖2所示),有高達89.26%的受訪學生認為思政課適合采用手機在線測試。由此可見,伴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其信息化素養較高,生活中諸如學習、娛樂和交友等諸多行為及活動都是廣泛通過手機進行的,遇到操作方面的技術障礙極少,所以對手機在線測試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極高。
二、手機測試的優點
思政課手機測試對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信息化發展,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課考核評價方式具有積極作用,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順應教育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智能手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自然會被延伸應用到思政課的課程考試中。手機測試相較于電腦端測試和傳統紙質考試,具有明顯的優勢,電腦端測試采取的是將學生集中到機房進行測試,具有規模大、人數多的特點。為保證測試公平,多數學校采取的是多個班級同時參加測試。這種測試方式雖然節約環保,也提高了效率,但對硬件要求較高,不僅需要機房,還需配備技術人員來調試電腦以及解決隨時出現的設備故障。而手機測試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是具有移動性和便捷性優勢,操作便捷,方法簡單,對硬件要求低,無須配備機房和技術人員,只要一臺智能手機在手即可完成。只要手機在手,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考試,無須到指定的課堂或機房才能參加考試。二是節約又環保,無須大量印刷紙質試卷。傳統的思政課考試由于學生人數眾多,考務工作壓力巨大,在出題、試卷的印刷、監考、教室的調配和考試時間的安排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壓力。三是考試結束后系統自動計分,節約了思政課教師的閱卷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學生熟悉手機,也善于使用手機,樂于接受手機測試這種方式。綜合各方面來看,思政課采用手機測試的條件已經成熟。
三、手機測試的設計
(一)題型設計
測試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是教學的重要環節,無論傳統的紙質試卷測試還是無紙化測試,都要涉及題型的設計和選擇。關于題型設計的調查顯示(見圖3),96%的受訪學生選擇單項選擇題,77.07%的受訪學生選擇多項選擇題,85.26%的受訪學生選擇判斷題,由此可見,在思政課手機測試中,這三種題型顯然是最受歡迎的,這三種題型都屬于客觀題。除此之外,填空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也是手機測試的必要補充。結合思政課的教學目的和特點,填空題在考查中太過于強調一字一詞的精確,把學生往博聞強記、死記硬背的方向引導,所以可以適當減少,可以適度增加案例分析題,如果測試題目全部集中在客觀題,則不利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考試會顯得過于簡單,不夠嚴謹,更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相應的,學生的投入程度也會降低。因此客觀題和過程性實踐性考核是必不可少的補充。合理的題型設計應該是客觀題和主觀題互相補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設計,并且要將能夠佐證過程性考核的課堂和課外活動納入考核范圍。
(二)題量設計
關于單次手機在線測試的題量設計,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27.75%的受訪學生表示單次測試的題量在11~20題為宜,27.48%的受訪者認為21~30題為宜,綜合來看,單次測試的題目數量在20~30題是最為合適的。另外題量的設計還和一個重要的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測試次數,如果測試的次數多,則每次測試的題目數量可以少些,反之,如果測試的次數少,甚至是一次測試定成績,那么測試的題目可以適量多些,基本保持一個總量的相對平衡。關于測試次數和題目數量之間的關系,調查顯示,有56.96%的受訪學生希望測試次數多些,每次題目數量少些,另有43.04%的受訪者則希望測試次數少些,每次測試的題目多些,總體來看,多數學生支持多測幾次,每次測試題目少些。這種“少食多餐”的測試方式更符合過程性考核的要求,教師可以在學完每一個內容板塊以后及時開展手機線上測試,記錄每一次的成績,整門課程學完后將各次小測試的成績匯總或平均,得出最終的測試成績,真正將過程性考核體現出來。
此外,調查顯示,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采用手機測試主要以客觀題為主,這就要求測試之前要建立完備的題庫,只有建立題庫,才能在測試過程中隨機推送,保持一定的差異性。在保證測試公平性方面,實測過程中可以通過離線提醒等模式防止學生離線搜索,這些功能目前在智慧職教、學習通等平臺都已經可以實現。
四、手機在線測試的前景
教育教學改革不僅是針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訓的改革,也包含了教學測試的改革,因為測試環節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對教學活動的成效進行檢驗的功能,針對測試環節的改革是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信息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手機測試作為信息化測試一種重要方式,時機已經成熟,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國高校紛紛開設線上教學課程,采用線上測試,手機測試成為重要選擇方式。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和手機測試客觀上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為線上教學和測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此可見,手機在線測試已成為未來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未來思政課和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做好準備,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手機在線教學和測試為突破口,逐步推進教育信息化,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娟.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手機標準化考試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8).
[2]李麗萍.手機微信考試:高校思政課無紙化考試的實踐與思考——以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
【作者簡介】楊中陶(1986— ),男,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為文化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吳玉龍(1984— ),男,廣西南寧人,廣西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小學德育。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