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
【摘 要】本文從信息技術革命時代背景出發,研究大數據背景下社區管理模式及職業技能教育思維方式的變革,對社會智慧教育培訓服務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在信息化平臺服務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創新舉措,以推動社區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為高質量的現代化服務管理水平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 智慧教育 信息化管理 積分商城 ?數字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71-03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服務管理模式已然跟不上信息化步伐,跨區域辦學、學員選學、課程定制和培訓效果跟蹤過程中需要整理的流程及數據,面臨關聯、多樣、有效和個性化等處理需求,則更需要結合當下的大數據技術,有效運用到教育服務管理的協同體系中,才能實現管理體系的創新及優化。本文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闡述現階段社會職業技能培訓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并提出在社會智慧教育培訓服務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創新方向,實現“智慧+”校企社三位一體深度融合的社會培訓服務體系的協同創新探索。
一、大數據技術特征與智慧教育發展意義
在大數據技術革新時代背景下,大數據信息平臺是培訓服務創新的技術內核。社區開展智慧教育建設、社會培訓服務課程體系設計,都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培訓大數據的積累。大數據主要是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運用新處理模式,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收集、管理和處理,便可擁有更精準的洞察力、決策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具有如下幾種特征,一是復雜性,數據的來源是多樣化的,不斷優化和發展的“互聯網+”等技術,使數據容量系統呈現巨大化。二是價值,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學分管理、服務模式構建過程中產生了數據,科學使用數據、盤活數據資產、發揮數據價值、提高數據質量,將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為管理者決策提供參考,創造出高質量的管理價值、社會價值。三是種類,即大數據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四是可變性,數據的有效管理將對處理流程產生影響。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在管理服務的實踐操作上,智慧教育可作為智慧社區智慧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構成模塊開展研究,因其本身具有的全向互動、數據融合和智能服務等互聯網技術特點,新型管理服務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培訓服務工作中的管理瓶頸問題。由此可知,教育信息化未來將在教育云平臺上進行展現,更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得以升華。但因城市建設及經濟發展側重點不同,對智慧教育的應用及研究,社會技術技能培訓的綜合型的服務管理信息化手段明顯滯后于普通教育。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教育”,高職院校由“數字校園”逐步邁向“智慧校園”。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指出: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產。正式確立了數據成為繼物質、能源之后的第三大戰略資源的地位。不斷探索“以數據為核心資產、以數據驅動業務革新”的發展模式使傳統教育培訓向具有互動化、智能化等特征轉變成為必然趨勢。
二、社會培訓服務在大數據時代下存在的問題
(一)大數據技術管理觀念弱,數據關聯性不強
當下,結合大數據技術的現代管理模式正逐步走向標準化和規范化,社會基層管理部門對現有數據互通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業務流程及功能模塊之間的數據關聯仍持謹慎態度。傳統管理模式主要表現在僅對邊界清晰的板塊進行管理,而現有的培訓服務工作中各項工作的交叉環節很多,如事務流程完成率與成效評價、人員管理和培訓管理、課程管理與學分管理、學員學情情況分析及智能化推薦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保證數據的完整性、規范性、一致性、準確性、唯一性、關聯性,能實現數據資源在組織中各業務部門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從而提升組織的信息化水平,有效地發揮現代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二)信息化發展水平不一,沒有形成有效的智能化管理
根據調查發現,許多社區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還未能形成有效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社區基層工作者對智能設備的使用、信息技術的運用生疏,信息化技術支持力度不夠,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考評準確度。
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公共場地、師資力量有限,無法整合線上線下社會培訓資源,不同用戶群體的學習需求差異化問題急需解決,缺少協同有效的信息平臺,協同管理依舊面臨著社區活動及信息傳播渠道分散化問題,用戶黏合度不高,缺少智能管理監控機制保障數據關聯性。
(三)智能化服務和預測性分析體現不足
大數據應用最核心的目標是大數據的預測性分析,而社會培訓服務管理的基礎數據來源單一、維度單一、專業數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能的應用層面模塊單一,如缺少從外部采集師資培訓效果的真實評價。考核激勵的應用層面僅限在校內實施、用戶學習行為習慣分析等,未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過程及結果,無法面向居民學習的全過程管理數據,進行有效預測、可視化分析及個性化推薦。
三、大數據時代下社區智慧教育信息服務管理改革探索
社區公共服務類社會培訓服務工作領域應依托大數據數字治理理念,探索社區社會培訓類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構建起覆蓋面廣、推廣性強、開發便捷的社區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培訓學習及教育服務管理體系。社區智慧教育信息服務管理應當從“經驗+感覺”的管理思維模式向數據化時代下“數據+事實”模式改變。
(一)探索智慧教育數字化服務管理創新
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初步搭建適合社區智慧教育活動的社會培訓服務信息管理平臺探討信息化環境下的智慧教育信息化、數字化實踐意義,構建由社區管理層、社會培訓機構、學校資源庫多方協同服務的“智慧+”校企社三位一體深度融合社會培訓數字化服務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
(二)開展智慧教育職業技能培訓類服務工作機制頂層設計
在大數據技術革新時代背景下,大數據信息平臺是培訓服務創新的技術內核。社區開展智慧教育建設、社會培訓服務課程體系設計,都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培訓大數據的積累。借鑒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信息服務平臺功能設計,研究與設計適合社區智慧教育活動的社會培訓服務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借助大數據技術,設置線上積分商城,整合線下多方教育及科技資源,促進線上線下服務雙向流動。
在頂層設計培訓項目時,應側重開發或引進互動性強、適合線上教學和碎片化學習的培訓內容,如發布推廣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化成果、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科學預防及應急培訓、組織特殊群體就業創業社會技能幫扶、社區公益大課堂等教育培訓活動,并對此進行多層次、多維度、全過程和智慧化的信息管理及定制化服務推薦。多層次是指將學分概念積分制獎勵引入培訓課程及用戶操作管理流程,分層分類進行服務推送和反饋信息收集,促進線上線下培訓資源融合;多維度、全過程是指借助培訓服務信息平臺的搭建,在居民終身學習過程中實現培訓大數據積累、應用與共享,以及為推動社會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政府公共服務業務技術拓展、勞動者職能能力發展提供重要數據支撐;智慧化是指以居民學習發展大數據為基礎,引入文本分析、自動評測等人工智能技術,對用戶發展測評因素分析,了解其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學習培訓策略,精準推送課程資源等功能。
(三)開展就業創業職業技能培訓類智慧教育教學設計
1.智慧教育社會培訓的課程體系設計
重點加強勞動職業技能、通用職業素質和求職能力等綜合培訓,加大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職業新技能培訓力度,開發設計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職業素養、信息技術處理能力、質量意識和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課程知識體系,開展“保就業、穩就業、助復產”勞動技能培訓、“云物大智”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社區慕課建設、科學普及數字技術體驗中心建設、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化管理、黨建引領黨群專題學習、公益性社會公益服務等課程研究設計。
2.智慧教育基礎環境設計
教學培訓能夠有效開展,還需要社區對智慧教學服務環境進行整合設計,基于互聯網教學的大環境,構建包含教學資源中心、智慧課堂的智慧教育服務基礎環境,初步設計如圖2所示。
(四)研究社會培訓數據價值與服務途徑
新型社會培訓模式融入了大數據技術,并將數據進行反饋分析,用來提升培訓教學效果和個人學習行為養成,正是“大數據+”社區智慧教育的優勢特征所在。第一,大數據技術有利于培訓服務信息化效率的提升,它能處理體量較大的數據,適合社區人群。第二,大數據技術豐富了培訓服務信息化過程中的分析方法,能夠對培訓數據信息進行多維度分析、對用戶行為習慣進行數據挖掘,預測生成個性化服務模型等。第三,大數據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現有服務軟件及平臺整合,加強培訓數據信息之間關聯,發揮數據診斷、數據分析的作用,消除數據壁壘,釋放數據價值,對智能推薦、智能決策具有積極影響。
(五)進行社區智慧教育“智慧+”信息服務功能模塊設計
新型社會培訓模式融入了大數據技術,并將數據進行反饋分析,用來提升培訓教學效果和個人學習行為養成,正是“大數據+”社區智慧教育的優勢特征所在。運用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研究信息管理平臺智能推薦、個性化服務功能的功能模塊設計。初步設計以社區管理者、培訓機構培訓師和社區居民為主體的用戶群體交互系統,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用戶設計三大模塊,且分別具備不同的功能和使用權限。研究設計社區智慧教育培訓服務信息管理平臺的創新功能模塊,如積分商城管理、信息接收及評價管理、智慧評價及研修推薦等。而在智慧評價及研修推薦模塊,研究實現培訓信息平臺能階段性生成居民個人和培訓師培訓學習的電子報表,借助社區居民學習行為過程性大數據,推薦相應學習策略,推送有效培訓資源及服務訊息。初步設計社區智慧教育培訓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
本文主要針對大數據背景下社區智慧教育信息服務管理改革探索、“智慧+”信息服務功能模塊設計中存在的協同問題及其相關應對措施等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在管理服務的實踐操作設計層面,突出了數據管理理念對社區智慧教育信息服務管理工作的價值,提出了智慧教育可作為智慧社區智慧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構成模塊開展研究,并利用其全向互動、數據融合和智能服務等互聯網技術特點,探索搭建一個新型管理服務模式,以此解決傳統培訓服務工作中的管理瓶頸問題。在技術研究科學決策服務層面,基于大數據的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構想,創新提出信息平臺的智慧評價及研修推薦功能的特色功能板塊設計。結合大數據技術應用進行社區智慧教育信息服務管理改革研究,能為城市管理者提供強大的社會群體學習特征數據,更是為社會基層管理者深度探索信息技術與現代社會服務能力的融合互通提供了協同實踐平臺。
【參考文獻】
[1]湯濤.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智慧教育[J].中國信息化周報,2020(7).
[2]盧秋錦.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智慧課堂模式設計[J].中國成人教育,2019(13).
[3]許爽,周銅.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工程[J].智庫時代,2020(4).
[4]朱冠華.智慧教育情境下的社區教育教學研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9(32).
注:2019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X證書制度下高職電子信息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GXGZJG2019B161 )
【作者簡介】周 虹(1984— ),女,壯族,廣西德保人,碩士,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技術與職業教育管理。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