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王永強


[摘 要] 新工科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即將到來的背景下提出的,對于我國應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的人才需求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是專業建設的基本單元和主要內容之一,根據新工科和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要求,針對安徽工業大學目前冶金工程專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和創新,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高質量工程人才培養的冶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方案,力爭培養出專業能力強、創新能力強、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為新工科內涵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 新工科;冶金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冶金工程專業課教學改革研究——以部分專業課為例”
(2019jyxm0155);2019年度安徽省教學研究項目“新時代金屬材料專業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2019jyxm0142);2019年度安徽省MOOC示范項目“金屬學與熱處理”
[作者簡介] 李 娜(1983—),女,河北邢臺人,博士,碩士生導師,安徽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鋼鐵冶金教學研究;王永強(1982—),男,河北正定人,博士,碩士生導師,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金屬材料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29-0081-04 ?[收稿日期] 2021-04-15
一、引言
我國是工程教育大國,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工程教育的深化改革,加快我國向工程教育強國的建設轉變,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轉型的升級,以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設[1]。建設與發展新工科成為我國由制造強國向創造強國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培養新工科人才對當今社會新經濟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大學生是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人才儲備,新工科人才的培養是當今社會對高等學校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職責[2]。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3]。安徽工業大學作為工科特色鮮明的高校,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設一流本科教育,近年來堅持全面提高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能力,啟動并實施了“面向新經濟的冶金、材料專業鏈群改造升級路徑探索與實踐”等國家級、校級多項新工科項目,力爭培養出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冶金工程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安徽工業大學優勢專業,肩負著培養我國優秀冶金工程人才的重任。專業英語課程是冶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主要課程之一,因此,不斷優化與改革專業英語課程,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來說至關重要。
二、冶金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改革思路
在教學研究項目“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冶金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的資助下,課程團隊前期已對冶金專業英語課程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如更新了授課內容、將冶金專業知識與專業英語相結合等,明確了該課程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強度,保證了畢業要求能力的達成,促進了冶金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的順利實施。但是,對照著“新工科”和“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冶金工程專業的專業英語課在教學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課程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綜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化教學工具應用較少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沒有應用適當的媒體技術,提供與適當的學習環境相契合的資源,讓適當的學習者形成適當的能力[4]。致使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積極性不高,且只依賴課堂教學將導致很多內容無法深入、形象、全面地展開。
(二)學生能力培養重視程度不足
傳統專業英語教學過程只是圍繞課程本身的重、難點展開,并沒有強調學生學習該部分內容的意義及應用情況,導致學生學到的大多都是碎片知識,且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其能力并沒有得到明顯提高。
(三)研究型學習沒有完全引入課堂,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不足
很多學生禁錮于中學的學習模式,只是局限于對單詞和課文的簡單背誦,沒有進一步對學習內容進行研究和探討[5],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多引入教學案例并引導鼓勵學生學習學科前沿知識,認識到目前的理論與技術存在的不足和改進空間,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針對以上冶金專業英語課程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培養與國際接軌的新型冶金工程人才,達到新工科要求的人才培養標準,對冶金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意義重大,主要改革思路如圖1所示。即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應用目標等“三個目標”為核心,以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為手段,最終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質”的教學效果,并且在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以保證教學效果的獲得。
三、改革內容與具體措施
(一)優化教學目標,注重能力培養
將傳統的“知識”目標拓寬為以“能力”為導向的應用目標和能力目標,除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冶金專業英語基礎知識,如專業詞匯、翻譯技巧、查閱英文科技文獻的能力,還要使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冶金專業學習中,具備一定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夠閱讀冶金及相關行業的英文文獻,及時掌握國外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和新技術,提高翻譯技巧和分析難句的能力,正確、通順地把冶金專業的英文資料譯成中文,初步掌握把專業知識譯成英文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具有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及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