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亮
摘 要:生物是一門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趣味性十足的課程。生物知識的學習主要就是建立在實驗和實踐的基礎之上,通過實驗,學生能了解并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而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激發對生物的學習興趣,這對于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養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初中生物教師一定要有效規劃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性作業,以此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個人生物素養。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踐性作業;實施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在學生完成實踐性作業的時候會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學習興趣有所提升,這對于培養初中生生物素養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實際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生物教師沒有認識到實踐性作業對學生學習理解生物的有效性,因此忽視了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不到很好的證明。因此,本文將針對初中生物教學實踐性作業的有效實施做出分析,以供教師參考。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實踐性作業的現狀分析
(一)生物教師對實踐性作業不夠重視
教師是指導學生好好學習的重要人物,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很好地抓住重點,少走彎路,讓學習變得有效率。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的學習科目逐漸增多,同時難度也在增加,大部分教師和學生會把精力投入到其他文化課的學習中,認為生物課程無關緊要,其實這是一種極為不好的觀念,因為生物課程主要是以實驗和實踐來完成學習的,而且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探索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如果不重視生物課程的實踐性作業,那么會對學生未來步入社會提升認知能力有所影響。
(二)生物實踐性作業的選材不夠合理
生物科目的實踐性作業想要順利完成,就應該從實踐材料選擇上開始,準備好就緒才可以進行實踐性作業的推行,才能保證和課本知識的對應性。但是在當下的很多生物實踐性作業中,由于實踐性作業的選材不得當,或是缺失,無法順利地將生物實踐性作業進行下去。這對學生來說失去了一個體驗的機會,而且對于學生探索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是極為不利的。
(三)學生對實踐性作業沒有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的陪伴,人們在做某些事的時候就會格外用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學生學習也一樣,帶著興趣去學習的時候就會明顯地提高學習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初中生由于課程多、壓力大,因此在做生物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精力不足,難以發現生物實踐性作業的趣味性。長期如此,學生就會對生物實踐性作業失去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會造成一定的創傷,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實踐性作業實施的有效策略
(一)根據課程需求,讓實踐性作業走進課堂
理解生物學科知識內容需要依靠實驗和實踐來完成,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直觀地看到結果,而且對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都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手段,可以讓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知識,使學生的整體生物素養得到提高。但是在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很多生物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述生物課本理論知識,缺乏對課堂實踐性作業的有效認知,于是生物的實踐性作業就無法開展,這樣初中學生在無形中就失去了體驗感知的機會,使學生的生物素養難以提高。想要改變這一狀況,初中生物教師必須改變自己對實踐性作業的認知,將實踐性作業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徹底掌握生物知識。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初中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章中“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一內容的時候,由于本節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只依靠學生個人去完成這項實踐性作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生物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實踐性作業帶入課堂,這樣能保證學生順利地完成。在課間,教師將學生分為四人小組來進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多種認知,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首先,讓每一組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洋蔥,在操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滲透使用鋒利工具的安全意識,這也是生物實踐性作業的前提條件。然后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再利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胞形態和結構。這樣每一組學生在觀察完本組的標本之后,各自對其進行表格記錄,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觀察的形態結構畫出圖形,貼在表格上。最后每一組學生可以經過對比看一看本組的學生的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說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相同,如果本組內出現學生的記錄和圖形與其他學生不同,那么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問題及時完善,幫助學生及時糾正對細胞結構的認知。通過這樣的課堂實踐性作業,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的不足,進行有效指導。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以此打造和諧有效的生物實踐課堂。
(二)合理選取實踐材料,保證實踐作業順利完成
實踐之前首先要準備的是選擇各種實踐性作業所需要的材料,這樣才能保證實踐性作業的有序進行,進而得出滿意的實踐結果。這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掌握生物實踐性作業的實施過程,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要實踐操作者的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但是在實際的生物實踐性作業的實施過程中,一些初中生物教師總是以傳統的觀念來引導學生,對實踐性作業的重要性和材料的正確選擇沒有做出合理的選擇和要求,總是選擇簡單且不符合實際的課程內容來教學,不能充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這對于學生生物實踐性作業的有效實施極為不利,會影響到學生未來對生物實踐課程的認知和肯定。因此,合理選取生物實踐材料對于學生學習生物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初中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章中“周圍的生物世界”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給學生安排實踐性作業的時候,考慮到實踐材料的方便性和實用性,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實踐性作業的高效完成。如生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外自行觀察某種植物或者動物,然后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制作出一張生物記錄卡,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認知。有的學生觀察公園里的荷花,了解到它的生長環境、形狀以及生長規律,知道了它的果實生長的形狀特點,和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聯系;有的學生觀察蝸牛,發現蝸牛的行動緩慢,人們經常用它來形容一個人的自身行為特征,還了解到它是一種軟體動物以及它的生活習慣,并對其做出記錄。教師通過選取合理的實踐活動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而且后期讓學生把自己在實踐中的觀察結果進行分享和整理分類,這樣就會增強實踐性作業的廣泛性,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生物,體現出生物實踐性作業的可用性,讓學生的整體生物素養得到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