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印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主要集中在計算機軟件、互聯網技術學習等方面,利用微課可以實現翻轉課堂、課中引導、課后復習和預習,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對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指出學情分析為基礎、創新內容是根本,多種教學方法融合是方略。
關鍵詞:微課;初中教學;信息技術;微課應用
微課本身屬于信息技術,將其融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僅提升計算機軟件、互聯網技術學習效果,而且能讓學生操作新媒體,拓寬知識面。故而學會微課的應用方法,提高微視頻制作水平,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而言十分緊迫。
一、微課教學的優勢
微課是新媒體時代誕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以微視頻為載體,將圖片、動畫、文字等整合,結合課程重點、難點形成完整的視頻內容,利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微課教學的優勢有:第一,內容精悍。一般只有2~3個知識點,簡單明了、生動易記。第二,時間短,一般5~10分鐘,不會占用太多時間。第三,不限時空,可以課前、課中、課后使用,非常靈活。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的應用
雖然如今近乎50%家庭都有計算機,68%以上的人都有智能手機,但仍然有大部分初中生不明白何謂信息技術,即使每日都在玩手機、玩微信,但仍然對信息技術感覺陌生。所以為了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理解難度,增加他們的信息技術含量,有必要將微課融入其中。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包括學情分析分組教學、課前微課、課中微課、課后微課。
1.學情分析。這是必做功課,必須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包括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個人計算機操作水平等。明確個人能力才能做好分層教學,確保全班整體提升學習質量。學情分析可以采用觀察法、試卷法、訪談法等。將所有信息錄入計算機,然后展開分析,確保分層合理,這是后續教學的基礎,不容小覷。
2.課前微課。這屬于翻轉課堂,是創新安排課堂時間,將理論前置,課堂用來操作。以Word軟件學習為例,教師將Word的功能鍵、文字處理方法等通過微課形式轉移到課前,讓學生掌握其中關鍵技術,然后在課堂中讓學生錄入文字并且做好Word排版。或者說,這是微課和項目教學法的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依靠課前所學內容完成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3.課中微課。顧名思義,就是微視頻在課堂上的使用,主要包括幾種形式:第一,教師電子課件,主要是形成教育目標、教育計劃、難點、重點等,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南針”。第二,重點、難點對應的視頻,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加深記憶。例如,PS軟件的摳圖、羽化、組合等,通過教師制作的視頻讓學生看到具體操作過程以及參數設置。微視頻的使用減少了教師重復工作,降低了教師教學壓力[2]。
4.課后微課。在課程完成后,教師將這節課的知識點加以總結,形成良好的記憶鏈,增強學生學習質量。同時有效地引入下一堂課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預習。課后微課具有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當然,也有利用課后微課留作業,讓學生在業余時間反復操作[3]。
通過筆者大量的實驗,證明微課融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師生、生生交互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另外,因為新媒體和計算機共聯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電腦端和手機端互動水平提升,讓學生實現了新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協同發展,全面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應用的原則
1.適當原則。即課前、課中、課后微視頻教學適可而止,太過密集并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更多的時間還是留給實踐操作。這也要求微視頻內容要精,不能長篇大論,由2~3個知識點串聯即可。
2.興趣原則。即務必弄清楚學生的興趣在哪里,讓微視頻內容對接學生興趣點,這樣才能立于課程切入,提高學生注意力,改善學習水平。
3.多元原則。微課這種教學方法和項目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比賽教學法等組合使用,能夠作用于信息技術學習的不同角度,例如,提高了學生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最終讓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4.總結原則。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之后,要積極地總結微課的不足、學生的反應以及自我評價等。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微課制作能力不斷提升、微課教學能力得到改善。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劃定重難點、組織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制作微視頻的能力直接決定了微課水平,所以平日里教師需要積極地收集教學素材,能夠善于創新形式,讓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知識變得更加形象,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學習和轉化。
參考文獻:
[1]王艷軍.微課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511(8):27-28.
[2]彭國明.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創新應用分析[J]. 讀與寫(教師),2020(5):207.
[3]張春麗.例談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