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翠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于人才的要求和標準也越來越高。學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誘惑,所以班主任需要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進行班級管理。微班會作為教學管理的一種新模式,深受班主任和學生的青睞。班主任應該積極應用微班會促進班級整體發展和成長。
關鍵詞:微班會;班級管理;實踐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更注重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文化成績和班級的整體成績,往往忽視對于班級內部的管理和把控,因此對于教育整體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為了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革新,必須讓班主任清晰明了地意識到班級管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它不僅可以幫助任課教師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自身的發展和成長。
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班級管理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應該明確自己在管理活動中的位置。首先,班主任應該了解班級事務有哪些,需要怎樣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才能使得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效提升。其次,班主任在開展微班會的同時,需要充分地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讓其在班級管理工作實施的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提出相應的建議。這樣班主任在安排班級事務時才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從根源上提升班級管理的水平。最后,班主任需要培養學生自身的管理意識,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例如,班主任在微班會的開展過程中,需要還學生加入討論中,讓其擁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和個人需要,而且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交流環境,使得學生通過與班主任之間的思想交流、對接、碰撞,產生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將相應的管理理念轉化為自己的信念[1]。
二、發揮微班會的針對性
微班會的開展,可以進一步幫助班主任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其簡短、精準的特點使得微班會的針對性得以發揮。因為微班的時間較短,所以只是適合處理較小的班級事務,這樣就可以讓班主任將班級事務變得具體和簡明,一些細小的班級事務也可以被發現。例如,在開展微班會的同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圍繞著同一個主題開展討論和研究,針對下一次的班會進行活動安排等。這樣不僅可以讓其在有限的時間內認真地完成一件班級事務,同樣也可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完成一件事情。微班會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總結相應的管理經驗,解決班級事務中存在的問題[2]。
三、發揮微班會的隨機性
班級事務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班級事務出現得很突然,在班主任和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會產生一些突發事件,因此班主任應該制訂相應的應急措施,將突發事件處理妥當。但在現階段的傳統班會中,一般情況下需要40分鐘至1個小時,準備一次班會需要耗費班主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并且多數的班會雖然熱鬧,但效果并不理想,班主任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為學生灌輸相應的管理思想,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產生厭倦感和疲憊感,不能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班會上。因此班主任應該轉變班會的形式,不再通過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內容、固定的模式來提升班級管理的水平。例如,班主任可以結合自己班級出現的突發事件,讓學生結合事件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可以隨時隨地地針對突發事件進行應急處理。
四、發揮微班會的靈活性
微班會開展的時間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例如,在課余時間班主任可以組織全體學生針對如何利用課間休息時間進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改變微班會開展的場地,可以在室內,同樣也可以在室外,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會大大節約時間。這樣不僅可以讓班主任利用零碎的時間開展微班會,充分發揮其優勢和長處。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對于班級管理建立初步的認知和了解[3]。
通過對微班會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應用和實施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可以讓班主任充分意識到微班會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在原有的基礎上優化并且調整微班會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自身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為后續的班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冬冬.制度公正、審議民主抑或個人權威:中小學班級管理的政治哲學探討[J].教育學術月刊,2019(1):36-43.
[2]張林.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3):80-82.
[3]劉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體現[J].文學教育(下),2020(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