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義榮
摘要: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現實的高中英語教學德育明顯缺乏,具體表現為:“文化品格”的提法不夠具體;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高中英語教師的德育方法枯燥無趣;高中德育評價單一片面。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筆者提出以下應對方法:提高高中英語教師的德育意識;創造性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德育采用結合法;高中英語學科德育評價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英語學科德育? 德育意識? 結合法
“立德樹人”是英語課程的根本任務,學科德育滲透是實現德育的必要途徑。然而,現實情況是英語學科德育并沒有有效地開展。在升學的壓力下,德育事實上向“應試教育”低頭,師生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智育中。德育在學科教育中的缺失,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前途發展有極大的危害。我們國家辛辛苦苦培養的高尖端人才卻不愿報效祖國,更有甚者,一些享受祖國優質資源的名校高才生不知感恩,反而發表恨國論,無不讓人無比震驚。這是由于德育沒有做到位,所以高中英語學科德育迫在眉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滲透更多的德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
一、高中英語教學德育缺乏的表現及原因
(一)“文化品格”的提法不夠具體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文化品格”雖體現了一定的價值取向,但突出的是文化,德育在其中并不明顯。而以前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直接確定德育目標,教師更容易操作。“文化品格”的概括性太強,使教師們在教學設計時不好把握,不知道哪些內容可以提煉出“文化品格”,增加了備課的難度。
(二)英語教師未能創造性地挖掘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落實德育目標,應該堅持思想性的原則。教師的設計思路應該突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據筆者觀察,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一味追求教學效率,趕教學進度,把大量的時間用來考試、講卷子、做練習。“德育”只是口頭上說一說,大家還是搞“填鴨式”的題海戰術。實際上,高中英語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德育資源,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挖掘,以此來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
(三)高中英語教師的德育方法枯燥無趣
高中英語教師的德育幾乎就是說教。這樣的說教令學生們反感,聽不下去,總認為和自己關系不大,反正考試又不考。其實英語學科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可以融合中外優秀的文化,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師出于節約時間的考慮,沒有提供學生開展活動的時間,也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道德方面的問題。盡管有些教師有德育滲透的意識,但他們只是一味地說教和灌輸德育思想,沒能做到在情境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白白地損失了很多德育良機。此外,有些教師沒能以學生為中心,沒能從學生的體驗出發,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
(四)高中英語德育評價單一片面
“德智體美勞”,德排在第一位,所以國家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可是在現實教學中“智”是第一位的,“德”甚至擺在“體”的后面,因為體育在中考中有60分的大分值。現有的綜合素質評價沒有起到導向、激勵的作用,反而形式化、簡單化。在現實的評價操作中,缺乏規范化和制度化,幾乎是班主任一手操辦的,沒能真正反映出學生們的真實品德水平,以致出現大批“學優而品不優”的學生。此外,在英語學科中考查德育的方法方式有限。
二、英語教學德育缺失的應對措施
為了不使“立德樹人”變成純粹的“立智樹人”,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把英語學科育人的功能放在首要的位置,從而在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中構建德育的課堂模式。
(一)提高高中英語教師的德育意識
功利性的“應試教育”理念必須加以改變,“立德樹人”能否真正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線教師的德育意識。因此,教師需要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特別是師德修養。隨著教改的深入,教師必須終身學習,參加有關研修班、講座和培訓。筆者認為中國大學MOOC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源,對于轉變一線老師的觀念有很好的作用。“德育原理”“英語學科教學論”等課程改變了筆者原有的教學觀:德育不僅僅是班主任、校領導的事情,學科教學才是實施德育的最重要的途徑。只有教師的德育意識提高了,才能在學科教學中真正落實德育。
(二)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創造性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教材是師生教學的主要媒介和資源,英語教學應該從活動觀出發,創造有意義的情境,挖掘文本中積極健康的思想導向,引導學生用英語主動參與討論和積極思考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課前要做好文本的分析和研究,盡量選用真實的英語語言材料和德育問題,促進學生們思想上得到升華。筆者曾上過一次縣級的觀摩課,課題是高中英語北師大版選修8第24單元Consumer Society。為了把德育融合在學科教學中,仔細研讀文本之后,筆者發現一方面要抓如何打破消費的怪圈,引導學生一步步閱讀,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要抓住“Being and doing are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having”這一德育思想。《非誠勿擾》節目中的一個片段給了筆者靈感,一個美國華裔問在場女嘉賓:“如果你有1000萬美元,你打算怎么花呢?”這個問題正好與課文德育相貼切。將這個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并問學生,讓學生們一起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如果有能力的話,應該幫助別人,因為做事和做人比擁有更重要。由于把德育理念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和德育都體現出來了,課堂仿佛就有了靈魂。這堂課受到觀摩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課堂中落實了德育。
(三)高中英語教學德育應采用結合法
這里所說的結合法,就是把德育融入到英語學科教學中去,智育與德育并舉。把德育滲透到英語學習中,一舉兩得:既培養了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品德。如何把德育和智育結合起來?筆者認為就是要通過設計各種學習任務和活動,在學習活動中充分體現交際的原則,使學生有機會借助英語語言進行理解、思考、表達與交流。通過與文本、與教師、與同學的交互,激發學生道德品質的思考和發展,促使學生學習和弘揚“真善美”。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演講比賽、辯論、角色扮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推動英語教學德育的發展。
(四)高中英語學科德育評價方法的完善
德育評價并不只是班主任一個人的工作,所有的課任教師都有責任,英語教師也不例外。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建立德育觀察日記,把班級學生的德育表現隨時記錄下來,和班主任做好溝通,幫助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德育發展工作。教師在命題時,可以納入德育內容進行考察,并把考察的內容記錄在案,幫助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學習。
結語
總而言之,“立德樹人”“德育為先”不是空洞的口號,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針對高中英語教學德育缺乏的現象,英語教師一定要堅守“德育為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智育與德育并舉,并且完善英語教學德育的評價方法。英語教學德育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需要英語教師不斷地摸索和反復地實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張凱,初中英語課堂德育缺失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4(1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