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妹 王樂 李威 趙陽 許鵬 孔令軍 唐貴進
摘 ?要:在“雙一流”的高水平學科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急需提升,導師制是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分析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和導師制實施效果的影響因素,提出合適的改進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青年教師;導師制;教學能力;改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2-002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world-class high level construction, the overall teaching level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level of young teachers, needs to be promoted urgently. Tutorial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utorial system,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appropriate improvement methods and measures.
Keywords: young teacher;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 ability; improved method
“雙一流”學科建設離不開一流的師資人才,高校教師是“雙一流”建設具體實踐的主要參與者,打造一支合格的高校教師隊伍是“雙一流”建設的首要目標[1]。目前,多數高校的青年教師均是以高學歷進入教師隊伍,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但是,教學能力是大學教師開展人才培養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大學教師能力結構的核心,也是大學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
培養和提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對于高校的發展非常重要,而最有效地途徑就是進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培訓[2]。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建立并推廣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例如,中國農業大學通過導師制注重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培訓,加強他們的理論修養和政治信仰、提升青年教師敬業精神和道德素養[3]。而南京醫科大學則針對青年教師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輕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專業輕人文的問題實行導師制“一對一”培訓[4]。南京郵電大學則要求新入職的、教學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教師必須參加崗前培訓和教學培訓與考核[5]。針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宋萑[6]提出了通過專業學習社群的建設來促進新教師發展。高祥[7]則從新教師反思自主的角度,提出以“教學反思”為基礎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反思”方法。
雖然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培養可以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但是青年教師導師制的實施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探討在導師制下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和影響導師制實施效果的因素,提出青年教師導師制合適的改進方法和措施,以幫助中青年教師突破教學上的思維定式,不斷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與時俱進,完成從“會教學”到“教好學”的迅速轉變。
一、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基本因素
當代高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是一支不可忽略的群體,但是他們的教學能力發展現狀并不容樂觀。對我校115名教師開展有關導師制問題的問卷調查,其中青年教師(45歲以下)占91.3%,經歷導師制培訓占54.8%。通過調研,我們獲得影響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基本因素,可歸納如下:
(一)職稱提升壓力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各高校對學科排名、綜合排名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而學科排名、綜合排名的評價方式突出了對科研的高度關注。因此,以科研為導向的高校發展政策變得愈加嚴重,在對教師的職稱評審、職稱晉升和加薪等方面都是以科研作為最主要的考察因素。隨之而來的是對教學的弱化愈加明顯。目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在入職時一般都與高校簽訂了合同,實施的是合同制,不是學校正式職工。他們需要在一定的時期內報評為更高級別的職務,不然即將被解除合同,俗稱為“非升即走”制。同時,由于很多高校在職稱評審中主要以科研成果作為主要評定參數,甚至直接以科研成果的數量作為青年教師職稱評定的標準,若是科研成果較少,很難得以職稱晉升。受職稱提升的壓力,很多青年教師不得不將精力和時間轉向科研。
(二)教學經驗欠缺
多數青年教師教學經驗欠缺。事實上,為了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要充分使用啟發式、問題式、發現式、討論式等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增加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但是,絕大多數青年教師由于教學經驗欠缺,缺少教學氛圍的把控能力,因而在課堂上只能采用“滿堂灌”的獨白、單向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很快就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聽課的積極性。反過來,因為沒有學生對教學的理解及教學能力的肯定,青年教師也會失去教學熱情。例如,在信息論基礎課程的信道編碼理論教學中,我們課堂上只能講授線性分組碼、循環碼的編碼過程,而在實際通信中常使用BCH碼、RS碼、Turbo碼、TCM碼,部分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限制常被省略掉。青年教師需要通過問題式教學手段,從目前5G中的糾錯問題引入信道編碼理論和方法,以增加信息論基礎課程的實用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