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趙悅



摘 ? 要:在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憑借著避免人員聚集、分散醫院壓力等優勢獲得了廣泛關注。我國互聯網醫療產業先后產生了在線問診、醫藥電商、互聯網保險、醫療信息化、慢病管理等商業模式。通過相關文獻、政府文件、行業報告、企業財報等數據信息,分析我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歷程、行業發展影響因素,并以“平安好醫生”為例,分析其盈利模式,通過SWOT分析法判斷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著重分析其四項業務盈利能力,并且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行業;影響因素;盈利模式;“平安好醫生”
中圖分類號:F12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0-0022-04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加強和互聯網技術的迭代更新,互聯網醫療產業應運而生。它主要是聯合互聯網公司、保險公司、醫院、醫生等多方平臺,在獲得關鍵醫療信息后,滿足用戶健康管理需求。通過在線問診、醫藥電商等多種模式,提高醫療機構服務效率,有效緩解我國醫療資源供求不平衡、地區分配不均等情況,高效利用閑置資源。由于互聯網醫療屬于新興產業,有關案例分析研究較少,加之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對其盈利模式尚未探索成熟。所以,本文通過研究“平安好醫生”這一典型的企業,挖掘其盈利模式,以實現對整個行業的參考意義。
一、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及影響因素
(一)中國醫療困境
據201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我國東部地區醫院總數量及三甲、一級醫院數量、衛生技術人員數量都遠高于中西部地區,可見我國醫療衛生資源東西部分布嚴重不均。
除此之外,我國醫療行業有眾多亂象,如“以藥養醫”,醫院為了提升盈利能力,與一些藥商達成合作,存在拿提成、拿回扣等情況。由此導致醫患矛盾,患者對醫生缺乏信任。有些患者不遵醫囑,出現問題后又要求醫生負責,出現“醫鬧”現象;醫院為了杜絕此類情況而增加流程。因此,我國醫療行業存在大量醫療資源浪費和過度醫療的現象。
(二)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影響因素
首先,聚焦需求端。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9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12.6%。近年來,國內經濟發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營養過剩;同時,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導致大部分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出現大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且慢性病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以糖尿病為例,2019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高達1.164億人,排名世界第一。因此,我國目前的醫療需求大幅增加,給醫院帶來巨大壓力,要求其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覆蓋更多人群。而互聯網醫療提供的線上問診-線下服藥這種模式非常適合小病、慢病治療,且線上平臺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長期監測、實時提醒的功能,這也就催生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其次,互聯網僅僅為醫療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它的核心仍然是醫療,而醫療的核心正是醫生資源。相比于互聯網為人們看診、取藥帶來的便攜性,人們更在意的是它問診的準確度、藥品的渠道來源和質量問題。要知道,一位出色的醫生需要具有豐富的臨床診斷經驗、專業的研究領域以及完整的醫療知識儲備。所以,要想行業長期發展,增加用戶黏性,必須為產品配備充足且優質的醫生資源,在顧客心中樹立權威的產品形象,建立完備的信任機制。
再次,政策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直接推手,將主導行業走向。在萌芽階段,我國先后在1999年、2001年等公布了通知和管理辦法,主要關注點在于醫療保健信息服務,互聯網和醫療的融合也只停留在提供醫學知識、文獻查詢的階段,對互聯網醫療行業態度較為謹慎。在起步期,我國在2014年先后發布了指導意見,積極推進遠程醫療服務的發展,倡導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促進醫療領域的改革,并進行了深度探索。在快速發展期,我國公布了《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建立起統一的社會公共衛生平臺,加強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出現了健康一卡通、一網通等。近期,我國提出了分級診療的概念,作為我國醫療改革事業的重點。實現分級診療必須首先利用互聯網來調配醫療資源,同時進行患者的分流就診,必須要結合“互聯網+”建設大大推動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政策為行業的監管、收費、準入提供了完備的保障,引導了行業的發展方向,設定了警戒線和雷區,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最后,類似于新冠疫情的黑天鵝事件給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風口”。在疫情期間,線上醫療降低時間成本,個性化定制、信息透明的優勢顯現,互聯網醫療行業得以迅猛發展。根據艾瑞的行業調查報告顯示,醫療健康類APP與網頁的月度有效使用時間有了明顯增加,其中醫療健康類與2019年的增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十分迅速。同時,政府也打通了醫保、支付等關鍵環節,使得互聯網醫療在疫情期間發揮重大作用,這種發展應當也會在后疫情時代繼續保持。
二、盈利模式分析
(一)互聯網醫療常見盈利模式
互聯網醫療行業主要有五大熱門賽道,即在線問診、醫藥電商、醫療信息化、慢病管理和互聯網保險。在線問診主要通過設置廣告位、向用戶提供問診服務并收取費用、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以提供商保客戶在線醫療服務等方式來獲取收入。在線問診主要以提供問診服務為主,但由于問診無法做到確診,用戶付費意愿低,且行業同質化嚴重,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醫藥電商的盈利模式較為清晰,通過B2C及O2O兩種模式,以獲取銷售價差、交易傭金、收取廣告費等途徑獲取收入。醫療信息化是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幫助政府、醫院各個科室等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可以通過收取系統搭建費用和維護費用獲取收入。慢病管理需要從患者病史、生活方式、環境等多重因素為患者制定多維度有效方案,但是目前由于用戶付費意愿低,慢病管理仍然以交易盈利類獲取收入,如向患者售賣食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等,難以獨立獲利。互聯網保險通過補充醫保額度及范圍,并提供個性化如大病眾籌、互助等方式,以及與傳統保險公司分成、預約醫療、開設健康課程等方式獲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