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玲 白芮
[摘要]目的探討全程無縫隙護理對預防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療效及炎性因子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甘肅省中醫院骨科收治的手術治療患者2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 n=100)與對照組( n=100)。對照組患者接受骨科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炎性因子變化水平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術后1周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但術后1個月隨訪時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術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結論全程無縫隙護理可以有效提高骨科病房手術患者的基礎護理質量,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專業護理達到有效預防術后切口感染的目的,幫助患者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促進患者預后,并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衛生和社會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無縫隙護理;骨科;切口感染;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1)22-0118-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whole - course? seamless? nursing? in preventing orthopedic surgery-associated incision infection
AN? Yuling?? Bai? Rui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Surgery,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su, Lanzhou 73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 on the prevention of orthopedic surgery-associated incision infec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10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10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rthopedic nursing,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 intervention .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one week after surgery (P >0.05), but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follow -up after one month of surger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One month after surgery,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6(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2.00%),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Whole-course seamless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basic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in orthopedicwards .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ly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by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promot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s well as increase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has certain health and social valu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eamless nursing; Orthopedics; Incision infe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
骨科患者常以中老年患者為多,自身免疫功能相對低下,再加上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常需要長期臥床和制動,導致切口感染已成為骨科的主要并發癥之一[1]。切口感染不僅會對手術效果產生影響,嚴重者還會導致截肢、癱瘓,甚至威脅生命,不僅給患者本人造成嚴重的身心痛苦,還會增加家庭乃至社會的經濟、醫療資源負擔[2]。手術操作、日常護理不到位和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是導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3]。本研究主要從日常護理層面出發,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骨科收治的手術治療患者200例,探討全程無縫隙護理對預防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臨床療效及炎性因子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甘肅省中醫院骨科收治的手術治療患者20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外科學》[4]中相關骨科疾病的診斷標準和手術指征,于骨科行手術治療;②年齡18~70歲,臨床資料完整;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肝臟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②合并控制不佳的慢性疾病者;③合并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功能障礙者;④合并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研究;⑤納入研究前6個月有免疫抑制劑應用史。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使用 SPSS 18.0對所有患者進行隨機編號后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22~67歲,平均(43.4±5.6)歲,脊柱手術者41例,四肢及大關節手術者43例,手足手術者16例;對照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23~70歲,平均(44.5±5.8)歲,脊柱手術者36例,四肢及大關節手術者46例,手足手術者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骨科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圍術期護理、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全程無縫隙護理,具體措施包括:①加強護理人員對全程無縫隙護理重要性的認知培訓。明確全程無縫隙護理要貫穿患者疾病治療的始終,是預防并發癥和其他臨床癥狀的重要護理實踐活動,是護理工作者踐行護理程序的具體活動,高質量地完成全程無縫隙護理是保障患者減輕痛苦、恢復和維護健康的重要前提。要加強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素養和質量意識,自覺以高標準嚴要求完成護理措施。并準備“無縫隙護理工作日記本”,記錄工作中的優勢和不足,對優勢進行交流,對不足進行反思和討論。②優化全程無縫隙護理流程。確保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優質、高效、有序完成。內容要涵蓋診療全過程,包括患者生活護理(入院介紹、患者清潔、環境舒適)、病情護理(手術前后、長期臥床患者的并發癥、泌尿系統感染、墜積性肺炎、褥瘡、肌肉萎縮等)、情感護理(加強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及時發現可能發生的健康風險)、基礎護理(嚴格執行骨科護理工作的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健康教育(貫穿疾病診療全過程)。③加強質量監控。在做好一級質控的基礎上,要求護理工作人員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提升自律性。將質量意識放在首位,將慎獨精神滲透到對每名患者的護理中。同時配合護士長做好二級質控,在自覺自愿接受護士長管理和督查指導的基礎上,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并虛心向同事學習工作亮點。積極完成三級考核,對院級考核和督查加強重視。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生率、炎性因子變化水平以及護理滿意度。切口感染發生率=切口感染例數/總例數×100%。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護理滿意度調查使用自制問卷量表進行評價,信度為0.825,效度為0.831,對護理工作態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 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n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
術后1周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但術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第1周和術后1個月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患者術后1個月切口感染發生率高于術后第1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術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的 IL-6和 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3討論
骨科手術患者一般均與交通事故、跌倒扭傷、高處墜落等因素相關[5]。由于與年輕人相比,老年患者的機體功能下降,骨質疏松風險更高,因此骨科患者中中老年患者的比例相對更大。近年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骨科患者的數量明顯增加[6]。這使切口感染問題更加引起重視。骨科手術往往需要較高的無菌化標準,金屬內固定植入物、人工骨、韌帶、肌腱都是骨科手術常用材料,由于患者自身對外來異物就會發生相應的排異反應[7],若再加上手術技術水平限制或護理過程無菌性要求不嚴等因素,會極大增加切口感染的風險[8]。有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導致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諸多因素中,手術操作本身、日常護理不到位和患者自身抵抗力低是排在前三位的主要感染因素[9]。當患者進行重建性或修復性手術,切口感染不僅會影響患者手術效果,還會增加患者本人和家庭的痛苦,甚至導致截肢或殘疾[10]。故本研究主要從護理層面探討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手術前后無菌性的措施。
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是近年來隨著患者對醫療服務水平要求日益提高應運而生的一種護理理念,該理念中護理措施全面化、針對化、個性化的原則能夠較好滿足患者對更優質護理服務的需求。
本研究中,筆者大量查閱文獻、咨詢專家后,設計并建立了骨科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不僅體現了骨科護理管理中的理論創新突破,還能夠保證住院患者在治療期間獲得連續性、完整性的護理服務[12]。這樣的護理服務以科學管理作為準繩,以個性化作為指導,突出患者為主體[13]。盡管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報道并不多見,但還是有學者提出,無縫隙護理通過對機制創新、對職能優化、對流程重組,可以彌補傳統護理中的漏洞,確保患者的整個康復治療過程獲得完整性、細致性的護理[14],而本研究在該模式中加入的三級考核標準,又實現了該模式的持續提高和不斷改進,使護理服務內容和安全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這也是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后1個月切口感染發生率更低,相關炎性因子水平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的重要原因[15]。
綜上所述,全程無縫隙護理可以有效提高骨科病房手術患者的基礎護理質量,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專業護理達到有效預防術后切口感染的目的,幫助患者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促進患者預后,并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衛生和社會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凃松,羅欣,劉芳超,等.骨科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9,36(2):92-95.
[2]劉愛群.分析手術室護理配合對于骨科切口感染發生情況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9,25(12):174-176.
[3]蔣琪霞,周濟宏,程東瑞,等.132例手術切口感染患者臨床特征及干預效果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20,33(2):178-183.
[4]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98-102.
[5]陳玉蘭,林福軍.骨科Ⅰ類手術切口感染目標監測與干預控制效果評價[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9,36(10):82-84.
[6]姚小荷,潘振宇,陳海霞,等.骨外科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病原菌與藥敏及炎性因子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3):114-117.
[7]朱衛萍,朱華勇,程亞娜,等.脛骨平臺后外側柱骨折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6):63-66.
[8] 張莉,陶貴彥,章江琳,等 .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對骨科圍手術期患者并發癥影響的 Meta 分析 [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8):1435-1441.
[9] 戴文杰,沈蘇丹,錢黃靜 . 手術室舒適護理干預對骨科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預后的影響 [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25(22):78-79.
[10] 方杭,姚俠,孫永寧 . 骨科患者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變遷 [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0,30(4):50-53.
[11] 李梅 . 無縫隙手術室護理對胃腸道腫瘤手術切口感染及術后康復的影響 [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1):161-163.
[12] 蔡娟,秦柳花,高鳳莉,等 . 國內醫院骨科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4):443-446.
[13] 寇麗華 . 全流程無縫隙護理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1):159-161.
[14] 楊曉瑩,胡蓉,楊小香 . 全程無縫隙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預后改善的影響分析 [J]. 貴州醫藥,2019,24(10):56-59.
[15] 馬利,孫靜 . 顱腦損傷手術患者的手術室無縫隙護理效果 [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9):59-61,70.
(收稿日期: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