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摘要】在音樂課中,“感受與鑒賞”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領域。中學的音樂欣賞課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與感受力,一方面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理應秉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竭盡所能去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對美的愛好與追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以便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關鍵詞】音樂欣賞;激發;興趣;音樂;審美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階段的音樂課是音樂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初中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促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中學生對教材音樂興趣不大,但對流行音樂有較大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契機,用音樂教育來陶冶情操,養護精神,并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樹立學生終身學習音樂藝術和享受藝術的目標。本文將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就如何通過音樂欣賞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問題進行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的音樂課程中,欣賞課占據較大的比重。目前我國城鄉音樂教育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在農村的中學里,大部分學生比較羞澀,他們不敢大膽表現自己,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某些想法。因此創設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農村音樂老師的我,在教學中,我用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借助故事,創設情境導入,調動學生的情緒。在上欣賞課古琴曲《流水》時,我借助多媒體影像講述高山流水會知音的故事,利用故事激發學生的情感,拉近學生與音樂藝術 的距離;二是通過同學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榜樣的力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聆聽樂曲之后,我會請學生來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時我要選擇誰作為第一個發言者尤為重要,我需要觀察學生的眼神,有一句名言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看哪一個的眼神是堅定、自信的,我就基本可以選擇他來開啟發言,有了開好頭的第一個同學的示范作用,那么其他同學就能被調動起來,他們就能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三舉辦活動,營造氛圍。我們學校每年的國慶節都會舉辦歌唱比賽。借助這個活動,我會在班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在班上先舉行挑選賽,讓學生自己報名,全班同學當評委,打分,還要說說你認為哪個同學唱的好,好在哪里。學生積極響應,相互學習交流,積極性特別高。
二、體驗式教學
音樂的欣賞課如果單靠老師講解是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學生或許會能說出不少名曲的作者、創作背景、表達的感情,甚至是創作的手法,但這些都不是他自己的感受,只是機械的記憶,學生自身鑒賞能力并沒有得到鍛煉和發展。由此可見,僅僅依靠講授和詮釋的方式進行音樂欣賞,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效果不佳,必須讓學生自己參與親身體驗情感,才能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但是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主要是由教師來講解和詮釋作品,例如我們經常會分為以下幾步:簡介作者——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分析作品表達的感情——深入解析作品的一些藝術表現手段及其特色等。在我看來,想要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自主學習,我們應該要改變這樣一種教學思路,盡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自己主動體驗音樂。上欣賞課之前,我都會根據內容先布置學生去做一些課前準備。例如,我要上古琴曲《流水》的時候,我會提前讓學生去了解并收集與古琴相關的一些內容。正式上課時,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所獲的內容。而很多學生搜集的知識比較全面,有的介紹古琴的構造,有的介紹古琴的歷史文化,有的講解古琴和古箏的不同,有的分享和古琴有關的詩詞,有的還分享他最喜歡的古琴曲等。這樣一來,使得上課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充滿生機,而學生也能真正地實現自主學習,在自主探索音樂的過程中,懂得去感受音樂,去理解音樂,無形中提升了其音樂素養。在欣賞編鐘曲《楚商》時,我讓學生自由說出聽曲子的所感所想,并且和現在的流行音樂進行對比,從中體驗古典音樂的藝術特色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
三、提升音樂欣賞力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音樂素養之高低,往往可以通過他的音樂鑒賞能力表現出來。喜歡聽音樂的人的音樂素養通常會比較高,而不喜歡聽音樂的人會偏低。喜歡音樂是人的天性。學校有責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條件,以便于保護學生的這種天性。在學習生活中,多聆聽音樂可以適當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欣賞力。如今有很多中學生雖然已經養成了聽音樂的好習慣,然而他們對音樂的賞識能力絕大部分仍停留在感官與娛樂層面。因此,個人覺得很有必要在學校開設音樂欣賞教學課。音樂是一種很容易引發情感共鳴的藝術,欣賞音樂作品時,需要欣賞者投入其情感于音樂中,去感受音樂中的情緒,從而達到情感上的互相交融。這就是為什么同一首歌曲有時候聽起來很打動人,有時候卻覺得不喜歡。在教學中,教師要懂得抓住這種情感共鳴點,引導學生傾注感情于音樂中,慢慢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當然,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作品的內容情感去創建一個與該音樂相符合的學習情景,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給學生創設一個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情境去激發學生的情感投入,使學生能更深入地體味音樂作品,走進音樂作品,融入音樂作品。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開展多種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感知音樂。例如在上欣
賞課古琴曲《流水》時,我讓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古琴曲,可以通過這個活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思考古琴可以模仿什么聲音,如溪流、瀑布、江河、湖海等拓展他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運用即興創作編詞、編曲等,讓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發展。再者,還可以通過對古典樂曲和民歌、地方戲曲等不同體裁和形式的音樂的欣賞來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通過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學習音樂的歷史與音樂文化,感受我國音樂藝術文化的魅力,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對國家的熱愛。我們的教材也有很多這方面的內容,例如七年級上冊中梨園奇葩這單元從京劇《白毛女》選段《歡歡喜喜過個年》、《穆桂英掛帥》選段《猛聽得》,到粵劇《昭君出塞》選段,再到黃梅戲《天仙配》選段《夫妻雙雙把家還》讓學生感受我國音樂藝術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的文化藝術。
在中學教學中,開展音樂欣賞課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身為音樂教師的我們應努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嘗試使用體驗式教學,并盡可能采取多種方式提升學生音樂欣賞力,進而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提高對美的音樂的欣賞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寧.新時期我國音樂教育法規建設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2]姜輝.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