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善
語文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此時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如何在小學階段教會學生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此時學生剛接觸作文,不具備豐富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寫作能力,這不僅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也讓學生的學習步履維艱。因此,如何更好地教會學生寫作技巧,引導他們發現寫作的樂趣,是教師需要探索的課題。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貼近生活、鼓勵閱讀、培養興趣三個方面入手,分析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策略,供同仁參考。
一、貼近生活,命題從實際出發
作文是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一種創造活動,創造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學生認識能力有限,理解能力有限,過于抽象復雜的作文命題會影響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使他們失去對作文的興趣,甚至還可能導致他們對作文產生厭惡情緒。所以在給小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要選擇適合他們的,與他們的年齡、性格相符的題目,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從實際出發,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了解寫作。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沒有專門的作文課,對作文的重視不足,寫作知識的講解一般是融在課文的講解中,也沒有單獨的作文講評課。課后作業也很少布置寫作,即便布置了,也是課本上給出的命題,而且教師也不會提供專門的寫作指導。學生缺少寫作知識,對命題的理解能力不足,往往寫不出好文章,常常消極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在布置寫作任務時更注重生活化、科學化,貼近生活,從實際出發。例如,讓學生寫一些發生在身邊的小事,亦或讓他們寫爸爸媽媽,在生活里尋找素材,練就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從而發現生活的精彩,在作文中表達想法,通過文字傾訴真情實感。如此,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讓學生產生共鳴,促使他們更好地寫作,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二、鼓勵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增加閱讀量。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名言充分體現了閱讀在寫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積極引導學生的閱讀方向,對于寫作有極大幫助。但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想當然以自己的好惡推薦讀物,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接受程度,有針對性地推薦相應書籍,如此才能讓學生進步。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書籍,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例如,推薦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以及一些青少年必讀書籍,此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等,推薦適合他們的讀物。培養學生閱讀愛好,能讓他們愛上寫作,使其樂于通過文字表達自我。借助閱讀,還能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在寫作時有話可說,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作文水平。
三、培養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不足,不能很好地表達情感,文字和語言的組織能力也有限。因此,教師需要重點關注,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偏感性,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有利于調動他們對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學有所得,充分活躍思維,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些名人故事以及名家名篇,亦或組織課堂故事會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熱情,讓學生在寫作中體會到快樂,使學生愛上寫作,用文字表達情感,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其學習熱情就會被激發,學習主動性就會增強,思維也會活躍起來,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多表揚學生,進行“鼓勵”教育,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或者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寫情真意切的評語,指明改進的方法、方向,并適當鼓勵、贊美學生。如此,學生受到教師的肯定,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更加自信,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愿意主動學習,去開闊思維,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學好語文尤為重要。但語文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學習寫作,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培養學生挑戰困難的勇氣,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和經驗,找到寫作的突破點。此外,教師還要和學生配合好,找到科學的、合適的教學方法,抓住重點,解決難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