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讓人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在學習階段內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樹立正確的三觀,維護好學生成長階段的心理健康。在學生整個的教育階段中,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好壞影響著學生今后的發展。本文主要研究目前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4-090-02
【本文著錄格式】黃國園.如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課外語文,2021,20(24):90-9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學生的教育變得越發的重視,為了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和發展,我國開始進行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進行過程中,對高中語文的教育有不一樣要求。高中語文作為最基礎的語言教學模式,要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根本指導方向,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語言交際水平,全面發展綜合素養。
一、高中語文改革教育的現狀
(一)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
高中語文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只有學習好語文基礎知識,才能夠在各科的學習中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含義。但是目前的語文教育中,多數教師還是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依舊很強烈,沒有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過于注重教學的進度。語文的基礎知識也是十分的枯燥乏味,同時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較多,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學習的興趣。
(二)沒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目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育中,教師跟學生在課堂之上沒有良好的溝通效果,低年級的學生在面對教師的時候潛意識中就會有一種懼怕感,所以在課堂上面對教師時都會采用先觀察交流的方式。如果學生觀察一段時間后,發現教師是和藹可親的,那在課堂上的活潑好動就無法控制;如果觀察一段時間發現教師很嚴格嚴厲,那么課堂上學生就會缺少與教師的互動。不管是哪種結果都不利于師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師生之間沒有溝通,教師就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程度,學生也同樣無法解決知識點上的疑問,長此以往,對今后的教學模式展開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學生的接受能力較為薄弱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兩個部分便是閱讀和寫作,這兩個部分對于高中生來說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噩夢般的存在。高中生在閱讀技巧的掌握上欠缺經驗,很難理解文章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然而教師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僅僅是為學生簡單地梳理和指導,然后告訴學生應當怎么去做閱讀理解的題目,長此以往的教學方式直接導致學生很難培養思維邏輯和分析的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對教學設計進行改革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堂好的語文課離不開精心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教師的教學目的,只有教學目的明確才能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應該怎么進行教學的展開。在目前的改革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將教學計劃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改革,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生學習《荷塘月色》一課時,老師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自學的能力和語言交流的能力;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生可以明確地知道文章的主旨含義,但是有一些學生卻對文章所表達的內容有疑惑。根據這種情況,老師對已經了解含義的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對還一知半解的學生降低教學的標準,幫助學生穩步地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
(二)講課后閱讀活動進行改革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的課外閱讀活動安排,保證學習的前提下,安排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保障學生完成課外活動作業的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老師發現班級內的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喜歡“寫”作業的學生;另一個層次是喜歡“做”作業的學生;還有一個層次是喜歡“說”作業的學生。針對這三種學生,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紅與黑”的閱讀。針對喜歡“寫”作業的學生,留下書寫的內容;對于喜歡“說”作業的學生,留下帶有感情朗讀文章的內容。這樣的作業模式不僅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三)閱讀課文建立閱讀興趣
在學生建立了閱讀意識后,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文章。老師要帶領學生閱讀,在閱讀同時對閱讀文章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感受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得學生能夠深入閱讀,得到收獲。
在閱讀課文時我們要對部編版教材進行充分利用,把好的文章進行收集整合,根據文章的特性主題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以此達到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教材,培養閱讀興趣的目的。例如,在高中語文部編版教材中,《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最為令人深刻,在教此篇文章時,老師可以上網搜尋相關圖片或者視頻資料,在講課時給學生觀看,使得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能夠如臨其境,加深對文章的印象。引發學生對于和平的思考,以此進一步達到讓學生深入閱讀的目的。讓學生先知道閱讀的意義與魅力。高中語文是學生初步接觸閱讀之時,在此時學生對于閱讀還沒有概念,上學之前讀的書本大多是童話故事,為欲望所需,新鮮感所驅,才產生了閱讀的想法。那么在學生接受高中語文教育之時,老師在此時抓緊建立學生的閱讀意識,在教授語文時,告訴學生閱讀的意義和好處。學生在此時就會知道多讀書是件好事,建立經常閱讀圖書的意識。
(四)建立讀書角發掘學生閱讀興趣
在班級內可以設立圖書角,讓學生能夠在課后自由地翻閱書籍,閱讀書籍,并且,為了讓學生有閱讀沖動,班級圖書角放置的圖書需要精心挑選,使得學生能夠被書的內容吸引,進行深入閱讀,并在閱讀中獲得知識與樂趣。以此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有助于養成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習慣,并通過長期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五)朗誦會培養閱讀興趣
老師可以在班會或是自習課時間舉行朗讀會,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并在朗讀過程中不斷教授學生朗讀技巧,然后讓學生到講臺前進行朗讀表演,讓學生提升朗讀技巧的同時,獲得其他同學的稱贊,建立自信心,并熱愛上朗讀,如此,通過朗讀讓學生獲得動力,提起閱讀興趣。在長時間的熏陶下,不僅可以為班級建立良好的閱讀氛圍,也會帶動其他學生閱讀朗誦。使學生對于某件事物產生興趣,由此誘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求知欲暴漲的情況下,學生就會通過老師推薦的閱讀這個方式對所知的新事物進行了解。在了解的過程中學生便會對未知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產生濃厚興趣同時,也會不由自主被閱讀吸引,如此更好地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六)養成閱讀習慣
在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后,就要將這種閱讀興趣培養成閱讀習慣,只有形成習慣學生才能將閱讀貫徹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當學生通過長時間閱讀養成閱讀習慣后,哪怕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學生也能夠自主閱讀,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若想達到養成學生閱讀習慣的目的,需要老師多方面長久保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所閱讀的文章擁有足夠的吸引力。與此同時,需要保持學生一定閱讀時間,最好保持每日閱讀,可以通過課后作業,家長監督,課上閱讀等方式保持。久而久之,養成固定性的習慣。
(七)理解閱讀誘導學生自主閱讀
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老師要對所講述的文章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感情和傳達的信息。當學生為了理解求知而閱讀文章時,才會明了閱讀的意義,并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對文章的賞析,發現其中的魅力與樂趣。在此種情況下,學生會受求知欲影響更深入地閱讀文章并理解文章,當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蘊后,會為了不斷豐富自身見識而進行自主閱讀,從而在不斷地閱讀中體會到無窮無盡的樂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核心素養作為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指導方向,教師可以利用改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調動學生在課堂之上的參與性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體會高中語文知識的魅力,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董燕.淺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讀天下(綜合),2019 (26).
[2]黃霞.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9 (19).
[3]陳婭玲.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商情,2019 (20).
[4]曾俏靈.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語文課內外,2020 (6).
[5]李曉丹.高中古代長篇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18.
[6]陶俊龍.初中生閱讀素養培養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7]包穎慧.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及改進對策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19.
作者簡介:黃國園,女,1990年生,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