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科目,也逐漸摒棄了傳統且落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法,改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教學法的意義,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一、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當然,這是小學生的天性。但經常走神就會聽不懂教師講解的內容,導致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下降,課堂學習效果自然會變差,而且課后鞏固復習也比較困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語文課堂比較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對寫作產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
2.閱讀量較小
目前,一些教師仍在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過于單一,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是新時代教學方法之一,可以使學生學到更豐富的課外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無法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妨礙了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應將讀寫結合的理念落實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4.課后作業的趣味性不強
在家庭作業的設置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作業缺乏趣味性,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家庭作業雖然在表面上能檢測學生短期內的學習成果,但沒有延伸和拓展,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進行延伸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以使學生能更好地思考、學習。
二、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
1.深入挖掘課本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文章非常經典,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教師應以教材為根本,進行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這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幫助,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2.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用情感帶動寫作,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應注重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融合,讓閱讀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
3.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
在小學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運用第二課堂來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當然,教師還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需求,鼓勵學生閱讀符合其認知能力和文化水平的課外讀物。積極帶領學生參加課外讀寫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積累閱讀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素材儲備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完成課外書籍閱讀后,教師應要求他們寫讀后感。在寫讀后感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寫作技巧,增加知識儲備量,提高讀寫能力。
4.找準讀寫結合的契合點
課本中有很多優秀文章,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抓住其中的讀寫資源。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重點,教師可將其作為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切入點。教學相關內容時,應鼓勵學生加強課外實踐。例如,在閱讀課文后,可以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重寫、拓展和仿寫等方面的訓練。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大大提高,學習積極性也能得到提升。
5.以單元為模塊進行讀寫結合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每個單元的主題不同,其教學內容也有很大不同。教師可以針對某單元的特點開展教學,并以此設置寫作和閱讀教學相結合的模塊,使學生快速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例如,在某單元的教學中,由于本單元主題相似,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該單元的所有文章。然后,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撰寫類似的文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學生閱讀了大量類似文章,就能掌握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會更加流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將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儲備靈活運用到寫作中,再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實現其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