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 要:文章針對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方式多采用驗證性的簡單實驗為主,技能培養與理論學習存在脫節的問題,提出創新實踐教學方式,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實戰技能,為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方式提供一種借鑒方案。
關鍵詞: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
0 引言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把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作為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措施,并且要求全方位、系統性進行改革,教學方式的改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目前,大多數的普通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理論+實驗”為主,并且理論學時居多,實驗學時較少,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環境下的人才需求。為解決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的轉變,并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各個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在教學方式上創新發展,積極與企業、工廠合作,探索培養適應企業和工廠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學方式中實踐教學形式薄弱、單一、不夠深入、缺乏實際應用等問題。本文以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方式的構建為依托,從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方法、項目教學等多個方面入手,探索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方式的實際應用。
1 ? 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現狀
1.1? 實踐教學形式薄弱單一,內容不夠深入
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計算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保障[1]。
當前,很多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理論課程的學時占比例很大,實驗課程的學時占比例很小,甚至有些課程沒有實驗學時。這也造成了教師和學生都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太重視,也不符合科學的學習認知規律。這種情況在應用型高校尤其普遍,造成了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
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有些高校的實踐教學形式比較薄弱單一,只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驗證性實驗,教學內容也局限最普通的算法,并沒有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有一些高校的實踐教學環境較弱,儀器設備滿足不了實踐教學需要,致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
1.2? 實踐教學過程缺乏實際項目應用
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的任課教師大部分都沒有相關企業的實踐經歷,教師的理論水平較強,但實踐水平相對較弱,這就造成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模式和企業的需求脫節。如果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來學校講課,又造成學生按部就班,理論性與實踐性不能有效互補,靈活性不高,學生也就是模仿學習。
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過分輕視實際項目的實踐訓練,不重視學生在實際項目實踐中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且在實踐項目與新興技術的發展不能連續,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構建系統的實際項目的知識學習[2]。
2 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探索
2.1? 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互補作用
計算機的發展,理論知識是基礎,只有夯實基礎,創新才能更加突出。因此,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教師應幫助學生構建扎實的理論知識,讓理論知識能夠更好地輔助實踐操作,起到理論指導應用的作用,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加強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計算思維和創新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應該修改實驗教學內容,科學安排演示性、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的實踐環節,確保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實驗課程總數的80%以上,推進實踐課程項目化改革。
2.2? 提升教師團隊的實踐教學技能
教師專業素質和技能的高低是決定教學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師應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就需要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加強實踐教師的發展,合理編制,配足配齊實踐教學人員,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并且學校要采取措施,讓高水平的教師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制定,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實踐教學培訓。
積極加深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讓教師可以進入企業進行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應用水平,改善實踐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更加適應企業環境。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大多數是青年人,需要學校落實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行動計劃,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這既可以讓青年教師更多地參與實驗教學工作,切實加強實習管理,提高學生實習效果,又可以聘請企業的工程師作為學校的實踐指導教師,并根據指導的工作量給予相應報酬[3]。
2.3? 完善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方式的模式
2.3.1? 實踐教學方式可以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
項目驅動教學法的理論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J.Piaget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理論主要說明要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把整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行動回路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4]。
實踐教學環節由實踐教師設計真實項目,也可以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企業工程師來做專題培訓,增強學生對行業崗位的認知,明確個人職業規劃及就業方向,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實戰技能。將問題描述、需求分析、模型構建、代碼實現等過程帶入到具體項目中,突出實戰技能,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通過建立項目團隊和合理分工,能讓學生進入項目角色,真正運用項目管理方法與技術,與團隊合作完成任務。
項目驅動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將基礎實踐技能培養與項目開發、測試等綜合能力培養結合,使學生熟悉項目開發的整個過程,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向縱深化方向發展,實現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5]。
2.3.2? 實踐教學方式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生的學習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構建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它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時代需求,強調所學知識要與時代同步。
實踐教學環節以大學生各類技能競賽為平臺,以賽促訓的方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實行實踐教師分組指導,以比賽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實踐學習,深度挖掘學生的創新與科研潛力,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將專業實踐與教師科研相結合,自主設計、自主實施、自主管理,完成各實踐教學環節,并進行一定的科技創新研究,提高學生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6]。
2.3.3? 實踐教學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中要重視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引入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單元任務為驅動的新型實踐教學模式,并基于工作過程實施實踐教學模式。
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程的實施過程以編程算法、真實項目和競賽技能重組教學內容,以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從職業能力出發,提煉課程的核心內容,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實踐教學設計,并將實踐教學活動從傳統的實驗室擴展到企業實習場所。“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學做合一”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充分體現應用型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特點,也充分體現了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積極思考,充分協作,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在學校學習和實際工作一致,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
3 結語
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方式應從強化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互補作用,夯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作用。加大力度提升實踐教師的技能水平,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在教學方式上創新發展,豐富教學方式類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改革,開創應用型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彭晏飛,張全貴.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類專業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11):231-234.
[2]胡國華,趙青杉.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84-185.
[3]袁連海,劉華春.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J].智庫時代,2020(1):200-201.
[4]張菊香.項目驅動教學法在項目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項目管理技術,2015(10):39-42.
[5]韓培慶.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6(6):34-36.
[6]徐少俊,李月振.計算機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河北農機,2020(2):75.
(編輯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