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翠華
【摘? 要】教研活動是教學當中的重要環節, 是教學的另一種關鍵形式,應當以“問題”為載體,立足于教學實踐,扎實有效地開展。本文結合當下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大環境下提升體育教研活動質量的趨向性,旨為新環境下體育教研的有效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教研問題與對策;實效教研;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034-02
【Abstract】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link in teaching and another key form of teaching. I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solid and effective manner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problems" as the carrier.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end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por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aiming to contribute modestly to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new environment.
【Keywords】Teaching and researc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ffec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Efficient classroom
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無論是校本教研還是區域教研,都是以集體教研的方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實際上,校本教研或區域教研中面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和有效解決。
一、教研問題與對策
(一)認識的弱化
1.問題呈現。常聽到有教師抱怨學校不重視體育課,學生不在意體育成績,認為體育教研就是“完成任務”,體育教師自身思想認識的偏差直接影響了體育教研工作質量;學校對體育教研工作認識不足,弱化了學校體育教研的功能,教研工作僅限于學校體育工作的傳達和即興討論;同事間“面子”問題更不能直接指出不足,不能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去分析課堂教學問題,導致體育校本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教師專業成長,更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種種問題造成了學校領導以及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不認可,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2.對策商討。有“為”才有“位”,要樹立教研促進教師發展的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體育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不可替代性,一切從師生出發,從實踐出發,從課堂出發,從問題出發,以校本教研為基礎,以實踐研究為主要形式,以解讀課標、研究教材、教法為依托,通過協同合作,以強化體育課堂教學為重點,以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進而推動學校發展。教研過程中,以教研促成長為抓手,要敢于發現問題、指出問題,發表看法,提高教研實效性,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提高團隊影響力。
(二)議題的泛化
1.問題呈現。沒有議題的教研即為了教研而教研,為了完成學校某項任務而被迫進行的教研,缺乏問題意識,會導致教研意義和效率大打折扣。
2.對策商討。教研議題應明確,針對準備活動的合理性、開始部分到基礎部分的銜接有效性、教學手段的合理性等方面設置不同的議題,使教研活動參與者在議題引領下,獲取課堂教學信息并做出理性分析,不僅能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還能使教研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經驗的固化
1.問題呈現。體育教師工作環境、工作性質的因素導致教學過程中容易自我滿足,形成惰性,缺乏創新意識和行動力,形成職業倦怠,不愿意動腦思考,同一個教材、同一種教學方法用了幾十年,教研過程中更是用過去的眼光來審視新時代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不僅對年輕教師造成了不良影響,更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2.對策商討。教研的重點在于發現真問題,問題真解決。而對于問題的認識是來自教學實踐,沒有充分準備的教研,對問題的剖析就沒有深度,僅限紙上談兵,即興發揮,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在教研之前我們要有自身的理解與思考,帶著問題的教研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的教研,能讓教師通過教研滿載而歸。
(四)方法的虛化
1.問題呈現。教研活動中(研討)方法的虛化,導致了“拿來主義”教研,即只希望通過教研活動獲取學習資源,對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一言不發,傾聽者只是看到、聽到了他人的問題認知,“拿來”別人的想法就當作問題解決的方法,實際操作時方發現,其實方法的適用性不高,這就形成了同一教學方法呈現出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種“拿來思想”的教研方法的虛化正在悄然進行。
2.對策商討。沒有辯論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提升,應以開放交流和思辨融通的心態來參加教研活動,開展教研活動之前組長應擬定教研評價規范和交流辦法指導綱要,規范評價認識,使教師能夠感知評課、議課的關鍵,敢想、敢言。鼓勵“拿來主義”實踐再思考,通過思辨,集思廣益,找到“真”問題的“真”方法,最終讓“最美”教研成果落地課堂,形成小教研大智慧的教研格局。
二、教研發展思路
(一)從實踐出發,謀高效課堂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預知大概率出現的問題,并準備好教學策略,教學效率會顯著提高。基于此,立足教學實踐,以問題為導向,要樹立發現“真”問題、問題“真”解決的教研宗旨。面對多班級、不同性格、不同性別的班額教學,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就要立足于課堂上的“真”問題,要學會發現“真”問題,如課堂上體育學困生的教學問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組織,課堂紀律性差、自制力差的學生的有效管理等,針對這些問題,確定主題、議題進行研討,確定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案,達到問題的“真”解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高效課堂的打造離不開教研團隊的智慧,以集體的方式站立,讓教研成果及時落地,服務課堂。
(二)從需求出發,謀教師發展
根據教研組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師發展需求,每位教師都制定了“N年發展規劃”,在大規劃的引領下,教研組要對每位教師的發展實施監督和督促,并為教師搭建對應的平臺,包括公開課、外出學習等,在組織教研活動或者比賽活動時,校本教研可以由資深教師帶頭組織,也可以根據組內教師需求外請專業領域名師進行,以集體的方式帶動個體的參與。通過集體智慧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錘煉和提高教學能力,可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教研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樹立教研促進教師發展意識,謀求教研團隊及其教師的發展。
(三)從差異出發,謀團隊建設
相信教研組內體育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如健美操專業、網球專業、足球專業等,而中學課堂教學要求全面發展,教師面對復雜的教學內容,面對自身不擅長的教學領域,給有效教學帶來了困擾。這時候教研團隊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通過團隊教研,讓組內該專業的教師針對教材內容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指導。不同專業的教師通過集體教研,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打造可以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有凝聚力、執行力的體育教師團隊,讓體育教師在團隊引領下不斷發展,讓團隊在教師的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長。
三、結語
課堂因教研而生動,教師因教研而出彩。“以教改促教育,以教研促教學”,講究教研實效性,真正發揮教研活動在推進教學改革發展的促進作用,讓教研成為教學靈感的源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得力助手。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打造教研共同體,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夯實教學,高歌起航,迎接高效體育課堂更美麗的春天。
參考文獻:
[1]仲小敏.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師、課程、教研的轉向[J].天津教育,2020(19).
[2]牛曉.激發教師潛能另辟教研蹊徑—體育教研模式探尋[J].中國學校體育,2020(0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