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摘 要: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關注的重點話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是小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發揮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方面核心素養的關鍵手段。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小學語文在教學理念、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不利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在分析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索了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意義,最后從具體的、創新性教學策略改革的角度入手,針對一系列的教學問題提供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與參與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習積極性
一、 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可以說,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是支撐學生進行一系列奇妙語文世界探索的重要動力,也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此外,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與我們的母語直接相關的學科,其生活性和可實踐性都十分強,如何綜合利用語文學科的教學和知識的綜合特點,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改革,從而提升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和討論的積極性,是文章主要研究的內容,也是改善現階段語文教學現狀的關鍵。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從課堂教學環節的設置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課前導讀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很多小學生在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就進入了生澀的課堂知識學習環節,十分不利于學生學習狀態的調整。學生在意識轉換方面不夠及時,進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狀態,課堂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也不夠高。而如何更好地把握課前導讀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策略改革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在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以自己的教學節奏為主導,忽略了學生在課堂參與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十分不利于學生課堂學習和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另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過于傳統,一些創新型的現代化教學工具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課堂教學有效性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后,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和實踐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貫徹不夠深刻,在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以及相關實踐活動的組織方面不夠注重,學生自我發揮和探索的時間及空間相對來說比較少。這些是現階段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文章一系列教學策略探索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 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意義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知識學習以及能力鍛煉的主陣地,小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直接關系到他們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以及語文世界探索中的效率。而小學語文教師所進行的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革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積極課堂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以及探索語文更深層次世界的好奇心,這對于小學生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寶貴的。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所進行的一系列教學策略的有效改革還能夠將嶄新的學科教學理念和新時代發展下的教學工具有機結合到一起,這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后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助力作用。最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改革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提升,對中國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值得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堅持不懈的教學探索。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語言能力發展以及正確價值觀建立的初步階段,在新課程發展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規劃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能夠有效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夠發揮語文學科教學的最大效果,幫助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能夠實現自我的成長。
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
(一)貫徹生本教學理念,營造積極、向上的語文學科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實現創新性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改革,首先就要注重生本教學理念的深度貫徹,更要注重積極、向上的語文學科教學氛圍的營造,這是后續一系列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改革的保障,也是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的重要保障。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將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無論是在字詞知識教學方面,還是在閱讀教學方面,都要注重學生在課堂參與過程中的體驗感,嘗試將學生當作語文課堂的主人公,無論是從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形式的設計方面,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環節設計本身,在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感的同時,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接下來筆者以具體的教學實際情況為例。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入手,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教學形式,將傳統的書本閱讀方式轉換成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繪本閱讀形式,從而幫助學生從興趣的角度對特定的閱讀內容進行理解,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與閱讀能力。另外,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抓住中華傳統節日的契機,進行班級語文學科教學氛圍的營造,比如在中秋節前后,教師就可以利用中秋節這個節日,在班級板報文化設計以及墻文化設計過程中,融入一些關于中秋節團圓的詩歌等,使學生在日常文化的熏陶下,理解語文知識所蘊含的魅力,從而充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二)創新課前導讀環節與課堂提問方式,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策略的改革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語文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發揮語文學科教學中不同環節的效用,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課前導讀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利用的典型的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環節,在課前導讀環節設計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新課程教學內容入手,進行課前導讀環節的創新。比如在故事性教學內容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導讀環節中加入角色扮演活動,使學生在語文課文的預習環節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情感特征和語言特征,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學生在角色沉浸體驗的過程中,了解語言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特征,幫助學生從語言表現、情感感知等多個角度實現角色扮演,這對于學生預習工作的順利延拓以及導讀環節效果的最大化實現都是十分有意義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小學語文課前導讀環節的創新,幫助學生在課堂參與之初,就能夠建立起充分的學習和探索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