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意識是新時期背景與全球一體化發展下必須具備的意識,通過英語教學能夠有效樹立大學生國際化思維。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的重要組成,翻譯不單單是兩種語言之間的交流,更是了解國家文化背景的有效途徑。鑒于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長期生活在國內,易受母語影響的現狀,只有在教學時加以改善,才能有效提升跨文化意識。本文筆者就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提升進行分析并探索解決方案。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跨文化意識
【作者簡介】王亞楠(1991.11-),女,漢族,河南武陟人,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翻譯。
【基金項目】2019年度鄭州電力技術學院校級項目“大外語格局下文化譯介的分類分層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9ZDJGLX013);2019年度鄭州電力技術學院校級項目“高職英語口語課程設計與競賽策略研究 ”(項目編號:2019ZDJGLX017)。
引言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可有效轉變傳統教學導致的問題、現狀,改變大學生對國際語言的刻板印象。并且,由于大學生受母語影響,早已存在思維定勢,在全球一體化發展下,各國經濟與文化開始有所交流,國內缺少國際型人才,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機構,必須在翻譯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跨文化內容,才能滿足當下人才培養所需。
一、大學生跨文化意識提升的作用分析
1.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文化差異。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棟梁人才,新時代大學生必須擁有順應時代發展的能力,其中就包含了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建立在跨文化意識基礎上的,這就意味著在大學英語教學時須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學生通過對中英文進行翻譯,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當學生在理解文化差異后,會使學習擁有特殊語境,在該環境下可以更有效展開語言溝通。并且,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翻譯教學成效,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和英語實踐能力。
2.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當學生擁有跨文化意識后,能快速準確地理解原文意思。一般情況下,在教學時教師都會先讓學生朗讀全文后進行翻譯,但翻譯結果可能和原文所述意思相差甚遠。學生往往只會對單詞、語句等進行翻譯,并沒有站在西方文化角度進行翻譯,這就使翻譯結果和實際語境存在較大差別。當學生具備跨文化意識后,就可以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翻譯,這樣翻譯出來的結果更具對照性;另一方面,跨文化意識還可有效提高學生譯文表達能力,使翻譯富有情感。很多時候,多名學生翻譯同一句話,不具備跨文化意識的學生翻譯出來會顯得有些蒼白,而具備跨文化意識的學生,不但可以把原文含義完整復述,甚至還可以把原文所蘊含的情感思維表達出來。比如,在對“black sheep”一詞進行翻譯時,如果將其直接翻譯為“黑羊”,則無法表達其含義,但如果將其翻譯成“敗家子”或“害群之馬”,就可以直觀地表達含義。所以,大學生必須擁有跨文化意識才能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
3.有助于培養學生社會適應力。當前,正處于全球一體化發展背景,各國之間除了經濟上有往來之外,文化也逐漸有所交匯,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必須了解時代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培養較強的跨文化意識,為中國經濟進步貢獻力量。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改善思維定勢,正確看待中西方文化。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提升的有效策略
1.正確看待文化差異。英語翻譯并不只是單純地轉化語言,更是實現不同國家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文化進行評價,在評價時,對于一些過于自夸或過分詆毀他國文化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并立即糾正,引導學生以平等客觀的態度對待各國文化。并且,因為我國學生長期受到母語影響,在理解他國文化時時常會優先使用母語文化來理解,這并不利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比如,在母語中所說的“狗”一詞,一般有兩層含義:一種是單純指動物,一種則是帶有貶義的形容,如“狗仗人勢”。但是,在英文中的“狗”一般為褒義和中性,如“lucky dog”,可將其翻譯成“幸運兒”的意思,一個同樣的詞匯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學時,教師必須重視該問題,對學生疑問耐心解答,使學生可以漸漸了解各國語境差別,培養其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能夠站在對方語境中理解和翻譯內容。
2.采用專題施教。專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在翻譯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也可以采用該方法實現。當在對國際文化知識或社會環境進行闡述時,教師可以把當地文化知識劃分成多個專題,并進行統一講解,使學生可以感受國際文化背景,提高認知能力。跨文化專題通常都是建立在學生翻譯需求基礎上的,所以,教學主體內容應密切結合國際常用語,例如學生在翻譯時經常接觸到的禮貌用語、歇后語等。同時,學生對于這些常用語的理解如何,也可以體現出學生的翻譯水平。比如,在“The cat's out of the bag and the mouse is king”這句話的翻譯中,僅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指當沒有貓時,老鼠就沒有天敵,可以肆意妄為。但在形成跨文化意識后則可將其翻譯成“貓不在,老鼠敢稱王”。除此之外,在中西方有許多和顏色、植物有關的詞語,往往這些詞語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比如,在我國文化中認為貓頭鷹是惡鳥,有邪惡之意,但是,在美國和英國文化中則認為貓頭鷹代表智慧,所以,“as? wise as a owl”這句話是指一個人非常有智慧的意思。在對該內容進行翻譯時,如果大學生不具備跨文化意識,就不了解國際對于貓頭鷹這種動物的看法,就會引發一系列誤會和分歧。所以,在翻譯教學時,教師應對翻譯內容背后的文化知識加以傳授,使用專題展開教學,漸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3.采用合作教學法施教。合作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在跨文化意識提升中非常寶貴,教師需確??缥幕庾R提升具有層次性、延續性。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利用多媒體播放英美原聲視頻、影視作品等,在觀看時,可以把字幕屏蔽掉,讓學生翻譯劇中對話內容,小組成員各負責翻譯一個角色。但在翻譯時,需關注跨文化意識,及時指出學生錯誤。比如,在《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母親對他說“Hold your horses,young man”。在翻譯時,如果將其直接翻譯成“勒住你的馬,年輕人”并不恰當,和劇情不符。這時,在經過小組討論后可將其翻譯為“稍等一下,年輕人”“稍安勿躁,年輕人”等,更貼近劇情。小組合作比學生個體學習效率更高,這是因為學生可和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溝通,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可以快速解決。
4.采取不同方法應對文化差異。在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如若想全面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針對不同的翻譯內容需使用對應的教學方法,以此來使學生區分文化差異。首先,可以使用直譯法。直譯就是指把英文意思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保持英文字面意思,這種翻譯方法的特點就是可以保持原文表達方式和文化特征;其次,可以使用意譯法。這種方法一般是直譯法的備選,如果無法使用直譯法進行翻譯就可使用該方法。意譯法的特點就是需結合上下文實施翻譯。比如,在“He is talking delightful nonsense”這句話中,可以將其意譯成“他雖是在胡說八道,但卻挺有意思的”。如果采用直譯法就只能將其翻譯成“他在說令人高興的胡話”,相比之下,意譯法更關注深層含義的表達;另外,也可使用音譯法。音譯法比較適合在一些名詞上進行翻譯,如地名、人名等,音譯法的服務對象通常是概念性名詞,如撲克、領帶、布丁等。通過這些翻譯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譯率,對學生形成鼓勵,使其在翻譯時可以不自覺地融入跨文化意識,提高翻譯正確性。
5.強化課堂實踐教學。當前,英語已經成為國際語言,其涉及范疇非常廣泛,若只是單純在課堂上實施講解,將很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造第二課堂,使其在實踐活動中逐漸提高跨文化意識。從大學英語翻譯課現狀來看,非英語專業的翻譯課安排較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只能對部分內容進行講解,這就導致教學進度較快,學生在該環境下很難提高跨文化意識。所以,教師就應利用課余時間,一方面增強翻譯課堂實踐性,另一方面為學生跨文化意識提高制造機會。比如,當在學習與“Heroes among us”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以英雄主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異為主題,要求學生空余時間搜索與之相關的內容,并寫出自己的看法,在內容中對比以往和現在中西方國家對于英雄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意譯法,增加翻譯共鳴,并在下節課堂中把自己搜索到的知識進行分享。在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大學生有非常多的機會進行跨國交流,那時就會發現,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與實際交流差距較大。所以,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具備跨文化意識才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習俗,了解外國人的說話方式,為將來發展奠定基礎。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在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無論是對于大學生還是英語翻譯教學來說,跨文化意識都產生著積極影響,其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文化差異,還有著提高翻譯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社會適應力的作用;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正確看待文化差異、采用專題施教、采用合作教學法施教、采取不同方法應對文化差異,以及增強課堂實踐性等策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吳艷.淺析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文教資料,2020(19):208-209,182.
[2]劉悅.淺析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品位·經典,2020(2):122-123.
[3]周純.淺析翻譯理論對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指導[J].才智,2020(17):66.
[4]蔣曉霞.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分析[J].科技風,2020(13):95.
[5]趙海旭.淺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