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將德育融入學科教育是貫徹全員育人,全科育人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做法。本文闡述在英語課堂內外將蘇州本地文化融入中職英語教育教學的一些做法,旨在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家鄉,更好地服務蘇州經濟建設。
【關鍵詞】蘇州;傳統文化 ;課程思政; 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吳昭華,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
中職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文化修養。這是貫徹學科育人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立德樹人”的根本做法。將蘇州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英語教學,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有著現實的意義,第一,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一切都在身邊,這比傳統的思想說教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中職生將來多數在本地蘇州就業,是本地經濟建設的生命軍,他們有必要繼承本地先進文化,弘揚當地文化精神和提升道德情操。
一、蘇州本地傳統文化簡介
蘇州位于江蘇省南部,這里經濟發達,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目前蘇州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擁有5A級景區6家、4A級景區35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古典園林73處,其中拙政園和留園列入中國四大名園,并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被列入典范園林。這里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蘇繡、絲綢、桃花塢木板年畫、碧螺春等非常有名,叫花雞、松鼠桂魚、太湖白蝦、大閘蟹等也是著名傳統食物。更讓人矚目的是在傳統文化中蘇州人才輩出,教育發達,古代書院也比較有名,其中蘇州文廟府——有江南學府之冠的贊譽,同時地域文化也很發達,如昆曲,評彈,河陽山歌,沙上文化等等。
二、國家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比重。各地、各職業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專題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另外,英語教育一直以英美文化為中心,學生大多接受西方價值,而忽視了本土傳統文化的吸收與傳承,影響學生生存技能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全面發展。
三、將蘇州本地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英語教育教學具體做法
1.將本地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中職英語教材以學生日常生活內容來編寫的,筆者在教學中借蘇州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教學,將“虎丘導游圖”“蘇州天氣預報”“周末去蘇州博物館參觀”“蘇州傳統小吃與文化溯源”“昆曲、評彈”等10多個傳統文化主題與教材單元主題相對應。如此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還可以改變學生厭學的不利局面。
(1)利用蘇州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聽力。大家都知道在沒有聽懂別人語言,或聽得有障礙,則會影響說的效果,所以英語教師必須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中職英語課本每個主題單元安排兩個聽力,一個比較簡單,另一個比較難,對于我校中職班級學生來說,第二聽力比較難,可以不教,那么這個空缺聽力就進行“東山”相關內容的聽力訓練,教師先做足功課,錄制較短的內容。如中職Book, Unit1“What aWonderful Time”中,筆者錄制了一段介紹“東山農耕園地”的聽力內容,大約字數為70字左右。選擇內容為A. Search theinformation about Dongshan Agricultural Park B. the visit in Dongshan Agricultural Park C.at the gate of Dongshan Agricultural Park D. book the ticket of Dongshan Agricultural Park. 學生經過第一遍快聽,第二遍慢聽,最后選出答案,再用幻燈打出聽力材料,讓學生知道自己對在哪里,聽不懂的在哪里。學生通過這種形式較好地了解了本地東山風景園的知識。
(2)利用蘇州文化培養學生說。從語言的習得規律來說,說在聽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思維表達的表現。同時,在說的過程中鞏固單詞、詞組和句子的運用。在上面第一部分聽力結束后,教師可以把聽力內容作為說的內容進行學生個人,分組練習會話,之后把句型進行拓展補充,如虎丘/天平山是著名景點,學生就會來個“Did you go to / Have you been to Tiger Hill in Suzhou/ Tianpingshan Mountain ? Didyou visit...? When did you visit...?...,I and my classmate visited...last year/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1st,2020..., It lasted...etc.”雖然學生這樣進行練習,但屬于一個變換練習階段,還要提升一個層次,但又根據學生實際,在第二個聽力中,把方框中的知識進行拓展,依次進行鞏固: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e trip/the Zhouzhuang Ancient Town?或How do you like it?
It was pretty interesting/good/ wonderful. I went there by bus/by car/on foot. 學生既了解蘇州本地文化知識,知道本地有哪些風景名勝,既熟悉了自己的家鄉,到達學以致用,不會感到英語是那么枯燥,又在原有會話基礎上鞏固了所學知識,提升了一個知識層次。
(3)利用蘇州文化培養學生寫。寫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英語寫作有助于學習者檢驗語句法結構和詞語的使用,中職生必須掌握寫作技能,在單元主題學習寫作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如在中職BookⅡ,Unit1“What a Wonderful Time”P.4 Task 3中,Classmate A與Classmate B相互詢問“Place/Transportation(交通方式)/Date/Feeling”進行填表,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寫作,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周末去蘇州某地為例進行,如“天平山,拙政園,虎丘”等,能激發他們興趣。接著再進行Task 4再進行交換寫作,一是考查學生上下文理解能力,二是訓練學生說的能力。根據本單元旅游主題進行寫作訓練,教師教學生寫“My Visit to Suzhou Museum”約80詞左右。提示學生從when, who, where, what, whom入手,學生絕大多數去過,有親身體驗,覺得有話可寫,學生不再感到寫作飄渺。
2.將本地傳統文化融入中職英語課外教學中。筆者不僅在課上,而且在課外,在活動中融入蘇州本土文化,鞏固所學知識,是學以致用的做法。
(1)課外參觀蘇州文化,地圖上學英語。筆者帶領部分學生到本市博物館去參觀,學生通過閱讀,講解員的講解,展廳里視頻播放,學生從衣食住行、語言等方面了解當地人以往生活習俗。經過一段時間的學中做,做中學的實踐后,學生對蘇州各方面了解得比較熟悉了,尤其對蘇州本地的人文、風景、美食說得頭頭是道,像導游一樣。筆者布置任務:一位外國游客來蘇州旅游,你如何與這位游客交流?有的同學說:“我英語差,說不出完整句子”。筆者說:“不用擔心,我們借用眼神、手勢、地圖,再用一些單詞,詞組就可以進行交流”。于是筆者做了示范,下載了蘇州地圖,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的有關這方面得英語。如“常熟虞山文化 Yushan Culture in Changshu,蘇州博物館Suzhou Museum,天平山風景區Tianpingshan Scenic Area . 古(斜)塔ancient/leaning Tower”等。我們任務是完成地圖上一些風景名勝,以及地名等簡單翻譯即可。學生用手機下載蘇州地圖,學生對照地圖,同時做筆記。筆者一一進行批改,學生利用地圖學英語,鞏固英語知識確實是一個好方法。
(2)利用社團課、課外活動、進行英語活動。筆者利用社團課,組建了“蘇州文化英語社團”。課外活動之一就是英語“蘇州文化”小短文訓練,叫學生模仿已學課文“My Home Town”,再寫自己村莊。學生寫好后,大家互批,老師修改后,再社團人員圍城一圈進行演講,視頻上傳到班級群。這過程就是 “蘇州文化”英文演講,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筆者還在班級學習園地張貼蘇州先輩們用的各種物品,并用英語進行描述,再附上相應物品的英語小介紹,如圖片《金箱》,照片下寫上“ The bride got married with a box where is put into a small jewelry, clothes, and some bits cloth in old Suzhou days.”學生對著照片下的英語,這樣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感受到了本土文化。我校學生經常參加各種校外活動,為此,筆者配合學校舞蹈音樂老師,根據學生參加的活動,插入相應的英文音樂,學生在活動中說唱蘇州評彈或昆曲,學生既享受英語的魅力,又了解本土文化,既提升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也對外宣傳了蘇州本土文化。
總之,在中職單元主題英語教學中,在課堂內把聽、說、讀、寫結合蘇州本土文化內容進行教學,同時在課外活動中融入蘇州本土文化,鞏固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既符合英語在真實的情景下進行教學的要求,學生又了解了家鄉,從而培養了他們扎根本地,建設蘇州本地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家港市沙上文化研究會.沙上文化青少年讀本[M].揚州:廣陵書社,2015.